标题: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在IDF2011探讨计算技术的未来趋势及创新
在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2011)的舞台上,英特尔的首席技术官贾斯汀·拉特纳(Justin Rattner)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他围绕着多核和众核计算的主流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及超大规模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计算领域正在加速前进的未来图景。
贾斯汀在旧金山IDF2011的第三天演讲中阐述,自2006年起,英特尔与开发者社区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多核和众核计算潜力,这一影响力超越了高性能计算范畴,渗透至客户端和服务器上的实际应用问题。他表示,今日所展示的技术成果,不过是未来众核与超大规模计算无限可能的一角。
计算的极限探索与技术革新
英特尔持续追求技术创新,旨在提升计算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能耗,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贾斯汀展示了近阈值电压处理器(Near-Threshold Voltage Processor)技术,该技术采用了新型超低电压电路,通过在接近晶体管阀值电压的状态下运行,显著降低了能耗。这款概念CPU在必要时快速运行,在负载较轻时,功率可降至10毫瓦以下,几乎达到零功耗,仅需一枚邮票大小的太阳能电池即可为PC供电。尽管这款实验芯片未作为产品上市,其研究成果有望转化为未来各种产品的节能技术,使能效提高五倍或更多,进而使得始终在线(always on)功能普及至更广泛的计算设备。
创新内存技术的突破
美光科技与英特尔共同研发的混合内存立方体(Hybrid Memory Cube),是一种概念性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相较于当前的DDR3,这一新型内存设计方法能将能效提升7倍。混合内存立方体采用层叠式内存芯片配置,形成紧凑的立方体结构,并配备了高效的新内存接口,为每比特数据传输设立新标杆,支持每秒一万亿比特的数据传输速度。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优化服务器以适应云计算需求,以及提升超极本、电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性能。
多核计算的多样应用
多核技术,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引擎,已被广泛接受,成为提升性能同时保持低能耗的关键方式。多核不仅仅意味着内核数量的持续增长,而是推动了芯片设计的革新。贾斯汀回顾了过去五年间的多核计算进展,并强调了其在各行各业的重要应用,包括在众核计算领域的惊人新用途。
贾斯汀分享了多核和众核计算技术的最新应用案例及软件工具和编程策略,这些技术允许开发者在多个关键领域充分利用多核和众核计算的优势:
更快速的网络应用:通过英特尔研究院发布的新实验性Parallel JS开源引擎,扩展了JavaScript的数据并行编程功能,为照片与视频编辑、物理模拟、以及台式机和移动个人电脑(包括超极本)的三维游戏等领域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类别。
响应更快的云服务:借助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多核功能,为Memcached应用带来了最佳的每秒查询数量提升,这在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中显著提高了网络应用的响应速度,减少了用户等待关键数据的时间。
客户端安全性增强:基于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微处理器上的所有英特尔架构和图形核心的异构计算,实现了并行加密和人脸识别服务,提高了超极本以及其他笔记本电脑和平台的安全性。
更低成本的无线基础设施:这是英特尔与中国移动合作的一个研究项目,利用全可编程、性价比高的基于软件的个人电脑替代方案,替换传统蜂窝网络发射塔上昂贵的定制基站硬件。
科学研究的突破: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英特尔多核处理器集群系统,大幅提升了高能物理学应用的性能,并迅速将代码移植到即将推出的集成众核(MIC)架构产品系列,助力揭示宇宙的奥秘。
这场演讲不仅展示了计算技术的前沿发展,还强调了如何通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计算领域迈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