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39.3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6.8%。其中,AI服务器市场规模占据了整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的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7%。随着AI算法的迅速发展,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算力成为了人工智能应用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IDC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78.0亿美元。当前,人工智能计算力的发展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庆位列前五,广州、合肥、苏州、西安、南京紧随其后。深圳超越杭州,重庆跻身第一梯队,合肥上升至第七位。
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业的渗透度不断加深,互联网行业继续领跑,电信与制造行业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市场潜力显著提升。医疗行业在疫情期间加速应用落地,渗透度超过教育行业,位列第七。此外,许多碎片化应用在媒体娱乐、现代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电力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型应用场景如生物识别、智能客服、精准营销等已较为成熟,人工智能产业从点到面,从通用场景向行业特定场景渗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
钛灵AI算法市场通过连接全球优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需求,根据不同业务场景灵活部署AI解决方案,解决了智慧物联的泛在应用需求。该平台累计算法种类超过1000种,吸引了50多家入驻企业,与寒武纪、优必癣火山引擎等科技巨头达成合作,覆盖30多个产业领域,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消费电子、泛娱乐等行业赋能,促进了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
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74.5%的企业希望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这一需求反映出企业对大规模、普惠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的渴望,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刚性需求,也加速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
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获取、算力基础设施不足和成本控制等问题。为此,政府和社会服务主体应承担起推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与人工智能生态合作伙伴、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商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加速产业发展的平台。这将有助于解决企业需求,促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进而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