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造出“读心术”机器人,可协助人类工作,准确率达96%
作者头像
  • 小花聊科技
  • 2022-01-07 08:12:23 3046

导览

中国科研团队揭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突破性成果——一款能解读人类同事大脑活动的工业级机器人,其精确度高达96%。这项技术的革新将有望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提升效率与协作水平。

这款智能机器人通过监测大脑和肌肉信号,精准预测并响应人类的需求,尤其在复杂的组装任务中展现出卓越表现。来自三峡大学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道,此机器人不仅能够捕捉到工人的脑电波变化,还能同步解析肌肉电信号,从而实现与人类的无缝协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同事需要特定工具或部件时,无需任何言语或动作,机器人便能即时识别人类意图,迅速取件并放置于工作台旁,极大地提升了协同作业的流畅性与效率。

项目负责人董元发博士及其团队指出,现代工业制造中,组装工序占据总工作量的45%,成本占比约为20%至30%。传统的协作机器人虽已投入应用,但由于识别人类意图的准确度及稳定性不足,实际效用受到限制。而此次研发的机器人,通过融合大脑与肌肉信号,显著提高了对人类行为的预测精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协作。

在工业安全领域,近年来一些先进工厂已尝试采用无围栏的作业环境,确保机器人在启动后方可执行任务,同时配备安全传感器,以防止人机接触引发意外。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机器人与人类共处的安全性。

此外,中国正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技术创新,旨在到2025年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装备司司长王卫明透露,自2016年起,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年增长率稳定在15%。目前,每万名工人配备的机器人数量已达246台,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然而,鉴于中国独特的工作环境与挑战,现有技术尚需改进以适应本土需求。因此,中国致力于开发更为强大、适应性强的机器人技术,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超过70%的大型工厂实现机器人化。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强调,未来将重点推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实现从传统围栏操作向人机协同作业的转变,以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全面升级。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小花聊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心术准确率中国机器人科学家协助人类工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