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语主播的语料库,我们做的!”
作者头像
  • 贾江微
  • 2022-02-07 10:46:01 3038

导览

近期,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投入了正式服务,为听障观众提供了实时手语翻译。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科研团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该团队自六年前便启动了“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实时翻译系统”的研发工作,现已累积了逾二十万条语料资源,实现了手语动作与文字的即时转换。正如当今流行的语音翻译软件,这套系统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输入的手语动作和表情,将其转化为文字或语音,旨在提升聋人群体与听觉群体之间的沟通效率,并体现出人文关怀。项目只有在实现双向实时翻译后,才算真正成功落地。

手语与普通口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拥有独特的语法体系和丰富的表达形式。一个完整的意思需结合手势、面部表情乃至身体动作共同呈现。因此,为了使人工智能具备合格的手语翻译能力,必须将这些元素从视频中抽取为数据,并教导计算机学习。同时,团队还需训练计算机快速捕捉新闻播报的核心信息,扩充与体育、新闻相关的专业词汇库,并不断优化手语的节奏与停顿,确保传达的含义准确无误。

对于能够服务于冬奥会,团队成员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他们对日常使用的对译文本、冬奥会专属文本以及手语动作进行了多轮精细打磨,力求为AI手语主播提供充足且精准的语料支持,确保其能为听障人士提供专业的手语解说。此次冬奥会的参与,标志着手语识别技术的首次落地应用,团队正致力于在更多场景下实现这一技术,促进听障人士与健全人士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并将此技术拓展至环境感知、情绪分析等多个领域。

(记者 姜凝撰稿)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贾江微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语料库手语我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