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月18日(向一鹏报道)——湖南在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与美国、波兰等国家开展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这一系列成就彰显了湖南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重要角色,为推动产业健康绿色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近年来,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通过多种途径,包括联合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培训及学术交流,与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创新合作关系。此外,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和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湖南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
据湖南省科技厅消息,截至2022年底,该省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91家,新增16家基地于去年成立。湖南正不断拓展科技合作渠道,全面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2022年,湖南积极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对接,探索合作机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湖南落地。
国际科技合作对湖南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湖南省生物质材料与化学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为例,通过整合行业和领域的先进技术,集成生物质材料及其绿色转化的关键技术,显著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基地研发的纳米纤维储能、绿色催化、智能疏水等新材料,均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面对未来,湖南省科技厅表示,将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创新型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同时,通过构建“需求形成—合作伙伴对接—项目平台支持”的合作链式布局,积极争取中国科技部等专项支持,旨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
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化,湖南正逐步构建起更为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仅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