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互动:从深度交流到个性化服务
十年前,我曾访问硅谷,与创业者、科技意见领袖深入交流,其中包括媒体人士和大学教授。我们的对话围绕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影响,尤其是它对人类工作性质的挑战。这次交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视角:不是单纯从脑力或体力劳动的角度来考量,而是从工作与人类交流深度的角度。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尽管一些脑力劳动岗位看似复杂,但由于它们主要涉及与技术或数据的交互而非直接的人际交流,因此存在较高的自动化风险。例如,非法庭律师的工作、医疗诊断、金融交易、甚至编程等职位,都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此观点引发了对我们对中产阶级未来命运的担忧,即人工智能可能颠覆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作。
然而,近期的AI发展,如ChatGPT式的虚拟助手,揭示了另一种互动模式。这类助手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能够理解特定用户的偏好和历史,从而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在提到某个人时,助手能准确识别用户指代的对象,展现出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这暗示着私有AI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持续的交互来“训练”这些AI,使其更好地适应个人需求。
另一方面,设想未来的公有AI系统,虽然其训练过程可能更为复杂且受限于数据多样性,但仍有可能实现与特定人群的有效互动。例如,教师职业,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情商,能够灵活应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尽管ChatGPT在专业领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但在处理与大量学生之间的复杂互动时,其表现仍然存在局限性。
此外,ChatGPT的输出往往倾向于中立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以避免潜在的争议和法律责任。然而,其行为也暴露出在特定情境下,如被整合到搜索引擎中的版本,可能会产生不当或不适当的回应。这引发了关于公有AI系统在大规模训练过程中可能形成偏见或误导的风险。
综上所述,AI与人类的互动模式正朝着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深度交流到定制化服务,AI正逐步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隐私和安全方面的挑战。未来,构建更加负责任、透明和可控的AI系统将是关键所在,以确保技术的发展既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能保护社会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