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两市“撤街设镇”背后:资源型城市如何应对人口流失?
作者头像
  • 唐源源
  • 2023-02-20 00:00:00 3007

导读: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赵孟,编辑翟瑞民。文章聚焦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与齐齐哈尔市近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即“撤街设镇”,并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影响。

撤街设镇与逆城市化

2023年初,伊春市与齐齐哈尔市分别撤销了6个街道,将其设置为镇。这一举措被解读为“逆城市化”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尤其在伊春市,乌翠区的乌马河、锦山、向阳、曙光四个街道被合并为乌马河镇和翠峦镇,友好区的双子河、铁林街道则相应设立了双子河镇与铁林镇。

资源型城市与人口流失

伊春市,作为一座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历史与林木资源紧密相连。自1964年起,伊春实行“政企合一”体制,企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市政府的领导人。然而,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林业资源的危机与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数万职工面临转型,大量外地员工选择离开,导致伊春市人口开始流失。气候因素及高昂的冬季取暖费用也促使一部分人选择迁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伊春市常住人口减少近2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降至-2.64%。

经济转型与行政区划调整

面对资源政策的转变与人口流失,伊春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调整。2014年,伊春市GDP下降9%,地方财政收入亦减少17.4%。2016年,伊春市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起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职责。为此,伊春市进行了“政企合一”体制的改革,2018年原伊春林业管理局改制为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对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定位。

乡村振兴与功能定位

对于像乌翠区这样的人口流失地区,政策鼓励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支持,推动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乌翠区在农林牧渔业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工业经济则相对滞后。2021年,乌翠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显著增长,达到11.49亿元,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35.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首位。与此同时,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生态振兴计划”,加快实施减污降碳、亮剑护绿、科技赋能等行动,以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推进乡村林场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权力扩大与基层治理

行政区划调整后,街道变镇,权力得到扩大。街道办事处作为县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其职能与权力相比乡镇政府存在显著差异。街道办在行政权、人事权、财权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而乡镇政府则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包括自主招商、经济管理等。街道办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由99项扩展至149项,增强了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职能。同时,乡镇政府的财权相对独立,一些经济大镇或强镇能够实行分税制,享受税收分成。街道办事处则依赖上级财政支持,其财务运作需经上级批准。

结语

伊春市与齐齐哈尔市的“撤街设镇”不仅反映了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期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展现了地方政府在应对人口流失、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旨在更好地适应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是对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唐源源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资源型流失应对人口背后城市如何街设镇北两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