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机农场的种子保育之路
作者头像
  • 贾莲莲
  • 2023-02-20 00:00:00 3003

导读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麟州,校稿:辜汉膺,编辑:果栗乘,原标题为《深入探讨“工作价值贬损”现象》,封面图取自视觉中国。

随着ChatGPT的爆发式增长,社会对“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工作”的忧虑再度升温,继元宇宙热潮之后,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聚焦于劳工工作时间、职位与收入的不稳定及其恶化趋势。通过对ChatGPT的应用体验及过往自动化案例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见解:

自动化与工作价值贬损

尽管ChatGPT等自动化工具的存在引发了对工作未来的担忧,但它们可能并未达到彻底消灭人类工作的程度,而是成为了资本和社会贬低工作价值、压低人工成本的工具。工作价值贬损的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持久存在的工作终结论

人类对于自身被机器取代的恐惧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96年,美国社会学家Jeremy Rifkin就通过其著作《工作的终结》(End of Work)深入探讨了工作消失后人类社会的未来。此后,随着AI时代的到来,关于工作终结的话题愈发频繁,相关畅销书籍如《第二次机器革命》、《机器人的崛起》和《专业的未来》等揭示了人们对这一议题的持续关注。

对比两极化的观点

讨论自动化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时,通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悲观派认为绝大多数人将因自动化技术失去工作,而乐观派则相信技术进步将解放人类,使他们摆脱工作束缚,专注于创造性的活动。实际上,这两种观点背后均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人类的任务、工作和职业是固定的,技术的引入会减少这些固定任务的数量。

牛津学者的预测与局限性

牛津大学学者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Osborne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二十年内美国将有一半工作面临自动化的威胁并消失,这一研究被广泛引用,加剧了社会对工作的未来担忧。然而,这一预测忽略了实际工作场所中技术与人类工作者的互动情况。

实际工作场所中的技术应用

在讨论自动化对人类工作的宏观冲击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技术与实际工作场所中人类工作者的互动模式。例如,日本照护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展示了自动化技术在工作场所的实际效果。以Pepper为代表的机器人虽然表现出高度智能,能够在养老院中识别、理解老人情绪并进行回应,但同时也需要人类护工的照顾和支持,以确保其活动的顺利进行。

机器人与人类工作的关系

在养老院中,Pepper的确简化了部分护工的工作,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任务,如设备维护和情感互动的协调。这一现象表明,自动化技术并未简单地替代人类工作,而是改变了工作内容,使得人类护工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忽视人类工作的原因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往往被过分强调其对工作量的影响,忽略了那些技术无法覆盖的、高度不确定和需要人类随机应变的任务。这些任务通常被视为“鸡毛蒜皮”、“容易完成”、“技术含量低”,从而被忽视。实际上,正是这些任务构成了人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应被低估。

结论与警示

自动化并非消灭人类工作的罪魁祸首,而是通过改变工作内容和性质,使人类工作变得更加难以量化和标准化。在担忧失去工作之前,我们应警惕被自动化技术掩盖和贬低的工作价值。通过深入分析自动化与工作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工作未来的变化趋势,避免过度悲观或乐观的预设,为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

  • Rifkin, Jeremy. The End of Work: The Decline of the Global Labor Force and the Dawn of the Post-Market Era. New York: Tarcher, 1996.
  • Brynjolfsson, Erik, and Andrew McAfee. 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14.
  • Ford, Martin. 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6.
  • Susskind, Richard, and Daniel Susskind. The Future of the Professions: How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Work of Human Exper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 Frey, Carl Benedikt, and Michael A. Osborne.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14, January 2017, pp. 25480.
  • Wright, James. Robots vs Migrants? Reconfiguring the Future of Japanese Institutional Eldercare. Critical Asian Studies, Vol. 51, No. 3, 2019, pp. 33154.

请注意,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了改写,以符合指导原则。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贾莲莲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保育之路农场种子有机一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