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正在引发知识领域及医疗行业的革命性变革。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访问了上海几家主要公立医院的信息部门,发现ChatGPT及其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受到高度关注,多家医院正着手利用这些技术构建模型,以支持其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表示,医院正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旨在构建服务于医疗系统的大型数据分析模型。当前讨论的重点是模型的落地应用场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就医导诊服务,这将显著提升互联网医疗的效率。此外,医院内部知识库的建设也是重要方向,旨在提升临床研究的效率,并利用AI模型内容生成技术辅助医生提高电子病历的撰写速度。
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架构多为开源,如Transformer框架,技术团队可据此帮助医院搭建定制化的内部模型,并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训练。相比OpenAI的ChatGPT,医院内部模型的训练成本较低,因为它们专注于特定的医疗知识,无需处理庞大的通用知识库。
面对大型医院开发医疗模型的挑战,包括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环节的投入,黄虹指出,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场景,快速搭建起可实施的模型。她还提到,训练模型的时间依赖于内容规模和计算资源,初期目标是在一周内完成一次有效的训练迭代。
训练出的医疗模型具有显著价值,特别是当医院拥有大量病例数据并形成学科优势时。这些数据来源于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确保了模型的权威性。同时,医院可以通过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技术与联盟医院共享知识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智慧医疗发展处处长王春鸣表示,互联网医院是ChatGPT这类模型最先适用的场景。仁济医院已看到互联网医院就诊量激增,客服压力剧增,而ChatGPT的引入将大幅提升智能客服的服务能力。目前,仁济互联网医院的智能客服准确率已超过94%,尽管中国的相关智能工具在功能上尚未完全媲美ChatGPT,但应用场景仍有改进空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认为,ChatGPT等AI技术将在健康管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山医院已建立起涵盖健康风险评估、疾病早期筛查与治疗的全方位健康管理体系,并利用5G专网构建健康管理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智能化与智慧化。
未来,AI模型将成为大型医院的“智慧大脑”,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支持。业内普遍预期,ChatGPT及其同类技术将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AI与医疗的融合是一个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算法效率的提升与云计算的发展将使得AI训练成本更加可控。在推广AI技术前,医院会首先考虑伦理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计划从风险较低的应用领域开始,如就医导诊和健康科普,逐步推进。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化,从提升互联网医疗效率、优化临床研究到改善患者管理,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优化,AI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