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财联社2月21日(编者:俞琪)报道,智能驾驶领域展现出强劲势头,威孚高科连续两日涨停,雷科防务也以涨停价收盘,而经纬恒润和联合光电则分别上涨超过10%和8%。特斯拉近期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了车辆变更申请,确认了其最新的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投入生产。业内透露,HW4.0的性能预期将较HW3.0提升2至4倍,最大亮点在于引入了4D毫米波雷达。
市场动态与趋势分析:
近期,东方财富证券于1月20日发布研报,指出为了满足更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对感知模块的要求,毫米波雷达需要朝着“高清”方向发展。公开数据显示,4D毫米波雷达相较于传统雷达在功能上实现了显著升级,不仅在距离、方位、速度的基础上增添了对目标的高度维度感知,实现“三维+高度”的全方位信息获取,而且在分辨率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能够精确探测出物体的形状,甚至通过算法识别物体类型。
产业链概览:
中银证券的报告强调,4D毫米波雷达因其卓越的性能,成为支持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关键技术,其价格区间大约在1500至2000元,远低于激光雷达。申万宏源屠亦婷的研究指出,4D毫米波雷达有望在未来取代短距激光雷达,从而实现感知成本的降低,加速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推动行业规模效应显现。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4D毫米波雷达数量将突破百万颗,到2025年,4D成像雷达在全部前向毫米波雷达中的比重有望超过40%。目前,4D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传统一级供应商(Tier 1)和拥有多年汽车电子经验的大公司,如大陆集团、采埃孚、安波福、Mobileye,以及一些新兴企业和互联网厂商,如Oculii、华为、Arbe、Vayyar等。
产业链细分与关键角色:
德邦电子的研报揭示了毫米波雷达的结构,主要包括射频前端、信息处理系统和后端算法三部分。射频部分约占40%,其中MMIC(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占比25%,PCB(印制电路板)占比10%,控制电路占比5%。信息处理系统DSP占比10%,后端算法占比高达50%。
市场参与者概览:
全球4D毫米波雷达领军企业Arbe与其合作伙伴经纬恒润、威孚高科,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联合光电,都是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高频高速PCB厂商如世运电路、胜宏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英飞凌则是全球领先的MMIC射频芯片制造商。硕贝德则专注于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的研发与制造。
企业动态与布局:
联合光电表示,公司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其毫米波雷达产品系列包括角雷达、车路协调雷达、车内生命体征探测雷达以及4D毫米波雷达等。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佼佼者,经纬恒润计划进一步开发包括4D毫米波雷达在内的新产品,有望借由平台化战略成为中国版的“博世”。
行业展望与挑战:
尽管4D毫米波雷达的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市场分析指出,其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算法层面,硬件设计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天线布局、雷达工作波形、硬件PCB板的设计等。对于未来4D毫米波雷达是否能全面替代激光雷达的问题,业内专家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传感器解决方案,4D毫米波雷达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取代激光雷达的应用,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结语:
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创新正持续推动行业发展,4D毫米波雷达作为其中的关键组件,正吸引着众多企业和研究者的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挑战与市场布局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