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了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聚焦“共享色彩”,点亮生命之光。在这背后,是罕见病领域研发热情的持续高涨。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罕见病,顾名思义,指的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这类疾病通常慢性且严重,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它们又被称为“孤儿病”。据统计,中国罕见病患者数量庞大,约有2000万人。在全球范围内,罕见病患者总数超过3亿,其中一半为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的发病率为每千人中0.65-1人。即使按照最低发病率计算,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人数也超过了千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诸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线粒体病等疾病名称或许并不陌生,无论是直接的名称还是诗意的代称,罕见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其背后承载的是患者的无声之痛。
科技助力,上海创业公司在行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日益增加,国内多家企业投入到罕见病的研发中,上海的科技创业公司更是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刘俊岭教授团队与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产权投资基金共同创立,专注于出凝血疾病的治疗,已有多个研发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信念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家立足全球的创新生物药企业,致力于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提供罕见病、老年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创新性基因疗法,多项产品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获得多项行业荣誉。
携手科普,共筑希望之光 为了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另一种身份》——一部由上海市科委资助的罕见病科普微电影应运而生。这部作品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向公众传递罕见病知识,支持和鼓励罕见病患者。
结语:在这一天,让我们共同铭记罕见病的现实存在,感谢科技的力量为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关爱的环境,让每一位罕见病患者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色彩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