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打开通用场景大门 技术进步成商业化落地关键
作者头像
  • 爱分析
  • 2023-03-14 12:00:22 3126

导览

在《流浪地球2》中,观众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苔藓”和四足仿生机器人“笨笨”表现出浓厚兴趣。实际上,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不仅仅是特效制作。

近来,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仓储物流、医疗康复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持续深化。伴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机器人融合,推动了具有更强非结构化场景适应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成为行业新焦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该部门计划推出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重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初期,其产品形态和商业化潜力巨大,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攻克核心技术,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飞跃。

人形机器人备受行业青睐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备人类形态特征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复杂的结构、传感器、驱动和控制系统,部分还具有类似人类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其设计目标在于与人工工具和环境互动,以辅助或替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构想历史悠久,古代工匠已创造出减轻人力负担的自动机械。据记载,西周时期发明了能歌善舞的“伶人”,三国时期马钧利用木制原动机驱动机器人表演击鼓、抛剑等动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机器人的探索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初步探索期、以本田仿人为标志的高度集成阶段,以及波士顿动力的高动态运动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对效率的需求提升,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发展机遇。全球科技巨头如特斯拉、亚马逊、戴森等,通过自主研发或投资,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据预测,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3.5%。

中国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具备显著优势,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完整体系,这种实力无可替代,且会随着产业升级而不断完善。优必选科技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对此表示赞同。

人形机器人开启通用场景大门

在工厂、物流仓库、酒店等场景,广泛应用的机器人执行着基本任务,通过编程实现高效、精确的操作。相较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有更高的行动灵活性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融入人类生活,完成复杂任务。

人形机器人在某些危险或特殊工作环境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拟人化设计使其在心理上更容易被接受,不仅提高了生活便捷性,还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随着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商业价值的天然入口,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跨行业应用。通过调整工作模式或软件,人形机器人可在不同领域完成多样化任务。

政策支持推动技术突破

近期,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机器人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人形机器人包含感知系统、智能AI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模块,类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有望挖掘数据价值,加速人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多功能、通用型平台,将在工业生产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hatGPT等技术为AI赋能通用服务机器人开启了新篇章。

然而,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实现真正成熟的应用。投资机构关注的是成本和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B端市场。沈阳教授指出,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挑战包括行动、灵活度、机械力量、软硬件协同等多方面问题,同时,语言模型的发展推动了人机交互能力的提升。

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成本、技术、资金和人才。过去,高昂的成本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其复杂结构和高精度需求导致研发费用巨大,且需要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按下了“加速键”。方案旨在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标准化建设,加速应用实践,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以促进“机器人+”应用的深入发展。

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沈阳建议建立标杆应用,加快产业标准制定,扩大算法、算力、数据的开放共享,优化产业链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爱分析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商业化人形机器人落地大门场景进步通用打开关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