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晨曦,编辑:林晓华
数字经济的热潮持续高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传统产业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在多方面推动下,众多企业纷纷设定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但实际进程参差不齐。
近期,《经济观察报》对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进行了独家访谈。孙志勇通过调研发现,仅有约14%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增强、数据分析等技术被视为能够直接促进业务发展的关键工具。相比之下,如ChatGPT、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则因其尚未充分验证的价值,不在企业重点关注的行列之内。
孙志勇指出,生成式AI所需的算力极其庞大,很少有企业能够承担起相应的成本。他认为,随着国家数据管理局的成立,数据交易市场的潜力巨大,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现状概览:全球范围内,大约19%的企业已达到数字化转型目标,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4%,且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的深水区,约60%的企业正在加速推进,30%的企业已步入收获期。
转型障碍:业务与IT融合不足是阻碍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在大企业中,部门间的壁垒较高,传统观念影响强烈,这使得转型难度增大。企业往往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IT发展,忽视了其对业务变革的实际贡献。
成功案例: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投资力度最大,效果显著。保险、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如半导体、精密元器件)等行业也展现出较高的转型成功率。
增长路径:对于已完成数字化优化的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至关重要。孙志勇建议,企业应考虑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探索进入彼此市场的新可能。
董事会态度:面对数字化转型,超过三分之二(64%)的受访董事会表示愿意在未来的财政年度增加风险偏好,以推动业务增长。预计在未来1至3年内,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全球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量将显著增加。
技术趋势:近期,董事会对ChatGPT、生成式AI及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持审慎态度,更倾向于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增强、数据分析等成熟且具备盈利前景的技术。
潜在机遇:在国资云、产业云或行业云领域,以及数据交易市场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数据交易的形式多样,包括直接销售脱敏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报告等。保守估计,即使是少量数据的交易,也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面对数字经济的浪潮,企业正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虽然挑战重重,但通过优化内部流程、聚焦核心技术和加强合作,企业有望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