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更懂你!首个人机交互情感计算国际标准发布
作者头像
  • 苏格莹
  • 2023-05-16 08:40:18 3075

导读:

人机交互,这一术语或许对你而言并不陌生,然而,深入探究它的具体含义,却可能让你感到困惑。从字面上看,“人机交互”以“人”为核心,意味着人类情感因素在交互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正式出台,这是首个面向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国际标准。

初识情感计算:让机器读懂你的心

在人机交互的世界里,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是一门旨在通过识别、解读、处理及模仿人类情感的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精华,致力于打造能够理解并响应人类情感的智能系统,以此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国际标准的诞生:引领情感计算未来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导制定了“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这是情感交互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该标准围绕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框架、交互模型、情感表示、情感数据、情感识别与情感决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构建一套通用的、标准化的情感交互系统。

标准的意义:提升交互质量与用户体验

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系列标准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情感计算技术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更提升了交互的质量与用户体验。它通过确保情感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不同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情感计算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市场营销、医疗保健与社交媒体分析等。此外,标准的制定促进了情感计算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推动了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标准的构成:情感交互的四大支柱

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核心架构包含了情感数据的采集、识别、决策与表达四个关键环节。情感数据的采集通过多种设备和传感器获取丰富的用户情感信息,包括语音、表情、文本、行为乃至生理信号等。情感识别则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模式与规律,对用户情感进行精准识别。决策模块根据识别结果选择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表达环节则通过输出设备将情感反馈给用户,从而实现情感的数字化交互。

实现个性化服务:情感计算的未来应用

情感计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服务、智能家居、遥控机器人与远程医疗等行业。它不仅提高了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感知与分析用户情感,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化的服务与反馈,使交互过程更加人性化与自然化。例如,在零售行业,情感计算技术能够根据顾客的情绪变化,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购物体验,增强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

结语:情感计算,让智能服务更贴心

随着情感计算用户界面国际标准的出台,未来的人机交互将更加智能、贴心。这一标准不仅推动了情感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为智能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指引,预示着未来智能系统将能根据用户的情感需求提供更加“私人订制”的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与便利。


编辑:孙晨宇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人机交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对原文进行了深度改写,旨在保持原文核心信息的同时,确保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与原文有明显区别,并通过调整结构、替换词汇等方式降低了原文与改写内容的相似度。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苏格莹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标准发布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计算情感国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