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败局,西门子医疗血亏25亿退出,这条赛道没跑出下一个达芬奇
作者头像
  • 刘雯雯
  • 2023-05-18 10:23:56 3059

导读:

本文聚焦于手术机器人领域,探讨西门子医疗近期的决策及国产手术机器人面临的挑战。西门子医疗宣布停止旗下CorPath GRX(途灵)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心脏手术应用,这一举动源于产品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巨额亏损。本文深入剖析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商业化难题以及国产机器人的市场表现。

正文:

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投入巨资的4年后,西门子医疗选择退出市场,这一决定背后是旗下CorPath GRX(途灵)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心脏病手术中未能达到预期的表现,最终导致3.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经济损失。面对这一结果,西门子医疗决定暂停该产品的市场销售与心脏手术应用,转而专注于开发新一代机器人平台,以期在关键的卒中发病早期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中的“皇冠明珠”,融合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其发展势头强劲。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西门子医疗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对手术机器人赛道前景的广泛讨论与质疑。

天峰资本合伙人汤浩指出,手术机器人赛道规模庞大,细分领域各具特色。以腹腔机器人赛道为例,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系统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其他领域,如骨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市场领导者。

商业化落地的难题是国产手术机器人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汤浩认为,手术机器人产品本身的缺陷,如缺乏可拓展性,以及未能获得医生群体的认可,是导致市场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同时,西门子医疗的决策反映了产品性能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距,凸显了当前手术机器人领域面临的多重挑战。

行业分析: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演进与应用,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需深谙市场与临床需求。达芬奇系统的成功模式,不仅体现在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案例,还在于其通过系统销售、耗材提供与服务支持构建的稳定盈利模式。相比之下,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创新与商业化路径上仍需探索更多可能性。

尽管手术机器人行业整体呈现积极发展趋势,国产机器人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多重障碍,包括价格竞争力、产品特性与临床价值的评估、以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适应性等。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人士万春强调,除了政策支持,企业还需深入理解市场需求,明确产品定位,以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顺利过渡。

结语:

西门子医疗的退出与国产手术机器人面临的商业化挑战,共同揭示了手术机器人领域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之间的复杂平衡。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手术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多元化与成熟的市场格局。然而,如何克服商业化难题,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市场有效对接,仍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雯雯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血亏达芬奇西门子败局赛道机器人退出手术医疗一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