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近两周内,围绕香港地产巨擘李嘉诚的一篇争议性评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官方批评到后来的宽容态度,从李嘉诚的妥协解释到更加坚定的声明,这一事件揭示了权力机构与私人资本之间的复杂关系。
事件始末:
始于一篇批评李嘉诚撤离中国市场之举的争议性评论。9月14日,观察研究所的政治博主罗天浩在其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中指责李嘉诚近期将长江实业在上海的部分房产出售,正值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之际。文章暗示,李嘉诚无法轻易“逃跑”,因为他的成功和高达250亿美元的财富都得益于来自北京的政治恩惠。
舆论风向转变:
考虑到观察研究所与新华社的关联,外界推测该文章可能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批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对李嘉诚的警告,后者自2014年1月以来已从中国和香港转移超过738亿元(约116亿美元)资产,包括在内地卖出价值129亿元(约20亿美元)的房地产。
回应与和解:
长江实业在几天后回应称无意退出中国,强调其行为仅为正常商业活动。这似乎体现了李嘉诚的善意姿态。
文章删除与新态度:
罗的文章在几小时内被观察网站删除,随后在党媒《证券时报》上发布了更为宽容的评论。同时,中国及海外网民在未受网络审查干扰的情况下讨论了罗文章的意义,意见分歧明显。
媒体解读与影响:
一些媒体不仅将罗的评论视为对李嘉诚的警告,还视作对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群体的一种公开威慑。例如,总部位于美国的中国政治新闻网站多维表示,罗的文章实际上是针对支持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倡导者的一种公开恐吓,与北京最近发布的新国企改革指南相呼应,该指南鼓励公私部门之间的双向投资以及混合所有制结构。
持续的辩论与最终回应:
辩论和猜测仍在继续,直至9月29日,李嘉诚发表了对评论的首次个人声明。在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中,他否认了资产撤出中国的指控,表示自己在中国的资产近年来有所增加。李嘉诚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和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心,坚称自己始终是中国民族的强大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