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在华投资计划引发关注,此举被认为是对稳定中国市场考量的回应。然而,这一“临时抱佛脚”的举动能否有效改善现状,还需时间检验。
6月16日,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通过官方平台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其位于中国西安的封装测试工厂投资超过43亿元人民币。此外,美光还决定收购力成半导体(西安)有限公司的封装设备,并计划扩建西安工厂的新厂房。
美光中国区总经理吴明霞表示,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增加西安工厂的灵活性,直接运营封装测试业务。新厂房将引入生产线,用于制造移动DRAM、NAND及SSD产品,以增强西安工厂的封装和测试能力。据透露,此次新增岗位将使美光在华员工总数达到4500多人。
在宣布投资的同时,美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文件,回应了中国国家网信办对其产品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文件显示,美光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客户贡献了其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美光预测,这部分收入约有一半可能面临风险。
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圣强认为,美光的投资计划显示出稳住中国市场与缓和政府关系的意图,但他指出,这一策略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廖圣强还提到,虽然美光在华投资规模与之前宣布的在美及印度的大规模投资相比显得较小,但从资金投入量和投资非核心业务的角度看,力度有限。
黄乐平,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分析指出,美光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封装测试业务,而非核心的晶圆制造。他强调,封装测试业务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与美光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相比,这一投资规模显得较小。此外,美光在中国的供应链国产化率较低,与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显著投资相比,美光在中国的生产布局较为薄弱。
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美光的在华投资计划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专家们普遍认为,美光的投资行动既反映了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体现了其在全球竞争格局下的策略调整。未来,美光如何平衡中美科技政策的变动,以及如何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是决定其在华业务前景的关键因素。
美光科技的在华投资计划,不仅是对其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也是在全球科技格局变化背景下的应对之举。尽管这一举动显示出稳住市场、缓解紧张关系的努力,但其实际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仍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