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近期,关于一场可能摧毁互联网的太阳风暴传闻如火如荼,引发网络上一片忧虑。美国《国会山报》曾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及,一个庞大的太阳风暴正向地球袭来,它预计将对电信、卫星及电力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最新报告指出,当前太阳活动比预期更为剧烈,此现象加剧了公众对即将到来的“互联网末日”的恐慌。
然而,专家们强调,互联网遭受彻底破坏的概率相对较小。回顾历史上的太阳风暴事件,真正对地球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屈指可数。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是1859年的太阳风暴,当时的大规模活动导致全球电报系统陷入混乱状态。2021年,加州大学的乔蒂教授首次提出“互联网末日”的概念,她估计互联网每十年面临瘫痪的风险在1.6%到12%之间。最近,乔蒂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遗憾,她后悔使用了这一术语,担心它加剧了公众的不安情绪。
面对这一挑战,NASA和相关机构正积极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以提高预测太阳活动的精确度。印度的天文学家维沙尔教授指出,AI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做出全球性的预测,在太阳风暴爆发时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预防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这一策略有望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太阳风暴时发挥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太阳风暴引发的担忧广泛存在,但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人类社会有望在面对这一自然现象时获得更强的抵御力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