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技术外溢,腾讯游戏的一步大棋
作者头像
  • 高亚栋
  • 2023-08-04 00:00:00 3124

导读: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余一

近年来,国内游戏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游戏版号发放的放缓与人口结构的调整,这导致行业表现不尽如人意。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录得2658.84亿元,相较于前一年减少了306.29亿元,降幅达到10.33%,同时,游戏用户规模也从6.64亿降至6.64亿,同比减少了0.33%。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上半年版号发放的平稳化,国内游戏行业似乎迎来了回暖迹象。上半年内,游戏版号发放数量超过了520款,显著高于2022年的全年总量。同时,行业收入也出现了久违的大幅增长,据国家文旅部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游戏市场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30%。

然而,在这一波波动中,国内游戏行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浮现。行业创新瓶颈显现,缺乏有力支撑,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日益凸显。

缺乏创新与“现象级”游戏的缺失

回顾过去,游戏行业的快速攀升往往依托于一款或多款“现象级”游戏的带动。例如,90年代的传奇、奇迹,2000年前后的魔兽世界、英雄联盟,以及近十年间的王者荣耀、PUBG与原神等。然而,2020年游戏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未有类似的背景,当前占据销售市场前三的游戏,仍然是王者荣耀、PUBG与原神等成熟内容。这表明行业缺乏新的推动力。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曾指出,游戏行业的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玩法的不断涌现。然而,目前行业正面临“新”元素的匮乏,这成为其发展瓶颈之一。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游戏相关企业总数达到42万家。仅2022年,新增的游戏相关企业就达到了10.6万家,同比增长6.8%。然而,与2015年相比,上市的游戏企业数量仅增加了28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国内涉及游戏的上市企业总数为197家。这说明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中,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游戏企业并不多,其中不乏以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的企业。

随着游戏人口与游戏平台的变化,手游成为了行业的主力军。然而,受限于手机性能与操作空间的限制,大量“快消式小游戏”应运而生。这些游戏的生命周期以天为单位计算,促使一些企业采取“能割多少是多少”的策略。同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对游戏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严格管理,使得游戏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巨头面临的困境

面对上述背景,行业巨头的日子变得艰难。例如,暴雪游戏在去年的净营收为75.28亿美元,下降了14.5%,净利润下滑44%;任天堂2023财年的净销售额为1.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5.5%,净利润为4327亿日元,同比下降9.4%。此外,老牌游戏大厂ILLUSION宣布停止运营。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行业情况有所改善,但缺乏创新内容支撑的市场能否持续繁荣仍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的玩家需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创新与反哺现实的尝试

在以往的经验中,技术进步一直是推动游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高性能显卡催生3A大作,到云计算带来的云游戏概念,再到AI等技术在游戏开发领域的应用,技术始终与游戏行业保持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如今,AICG(人工智能、创意与生成)的热潮让游戏行业再次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腾讯等头部企业正通过大规模投资AI等自研技术,探索游戏内容生产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也有企业开始探索将游戏技术反哺现实世界的新路径。例如,腾讯通过云游戏技术实现了对长城的高精度数字还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在线体验。此外,腾讯还将游戏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在民航领域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软件系统。

总结:

随着“技术外溢”与“场景外溢”现象的出现,游戏行业开始展现出新的发展方向。游戏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医疗、航天、航空、城建、文保、环保等领域,甚至跨越至实体经济的多个层面。在AICG与数实融合的趋势下,游戏技术外溢已成为一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游戏行业来说,这将是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焦点。

通过游戏技术助力各行业实现跨领域的成长,不仅能为游戏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也为游戏营造了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未来,当游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义,而是成为连接不同行业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时,游戏行业将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高亚栋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外溢腾讯游戏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