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科创板日报》8月6日讯(记者 张晨曦)
一项尚处验证阶段的研究,仅在短短18小时内便在全球科研界、社交媒体以及一、二级资本市场掀起热潮,令人难以置信。
“仿佛一夜之间,讨论室温超导的圈子变得异常热闹,不仅包括关注新能源、硬科技的投资人,甚至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人都加入了讨论。”一位早期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表示,“这速度堪比ChatGPT,但更加迅速。”
韩国研究团队宣布发现首个室温超导材料“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后,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材料制备与实验复现的热潮。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科大”)团队率先宣布,成功验证合成具备磁悬浮特性的LK-99晶体,并重现了其抗磁性。这一发现使得室温常压超导的潜力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促使华科大迅速走红。
华科大成为创投界的焦点,北京的一位国资CVC投资人正寻求与华科大团队沟通,计划直接访问学校了解情况。同时,华科大毕业的硬科技投资者发起材料创投社群,旨在邀请百名材料、光电领域的研发专家及硬科技投资者参与。
然而,室温超导研究仍需进一步验证。据最新报道,韩国超导低温学会指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韩国团队声称发现的LK-99即为室温常压超导体,因为它缺乏超导体特征之一的迈斯纳效应。
华科大“意外走红”
对于华科大而言,此次的“意外走红”是一次特殊的机遇。
8月1日,名为“LK99验证”的视频在B站迅速走红,发布者在视频简介中提及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验证合成了磁悬浮的LK-99晶体。视频展示了使用汝铁硼磁铁在材料下方,展示出抗磁性现象,这是国内首个宣称初步复现实验的团队。
视频传播迅速,当天下午即有华科大校友表示已观看视频,晚上时,无论是投行人士还是投资人,都已知晓视频内容。
一位华科大毕业的博士指出,成果发布过程非同寻常,通常情况下,一旦取得成果,应立即投稿论文,而不会首先发布在社交媒体。对此,可能的解释是成果具有开创性且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允许团队一边投稿一边分享动态。
视频发布后,常教授团队恢复低调,但热度持续不减。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多家媒体希望采访,但目前暂不接受采访,校方未发布官方声明,建议等待第三方意见后再作判断。
华科大作为位于中部的985高校,虽因研究成果一时成为焦点,但仍保持着低调作风。它以技术实力著称,特别是光电领域在国内享有领先地位。
华科大前身华中工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拥有深厚的工学教育基础。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整合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资源,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18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等。
硬科技“黄埔军校”
华科大的低调掩盖了其在硬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
激光产业的开端与华科大密不可分。1985年,华科大激光专业毕业生孙文创立楚天激光,成为国内首家电工企业。同样在1985年,华科大激光专业的另一位学生马新强从华科出发,逐步发展,最终带领华工科技成为“中国激光第一股”。
华科大校友构成了激光产业的骨干力量,从初创到壮大,见证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目前,华科大校友创立的逸飞激光、帝尔激光等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光谷形成了以激光器、工业激光设备和医疗激光设备为主的产业集群。
除了激光,华科大在互联网科技时代也培养出一批杰出人物。如海康威视的创始人陈宗年、胡扬忠,以及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PPTV创始人姚欣、容联云通讯CEO孙昌勋、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等,皆出自华科大。
华为与华科大也有密切联系,多位华为现任或前任副总裁均毕业于华科大,如郑宝用、郭平、胡厚、孟晚舟、彭中阳、陈珠芳、李一男等。
在创投领域,华科大校友同样活跃。如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凭借海康威视的成功,被誉为“国内最牛的天使投资人”。此外,杨云霞、陆勤超等华科大校友分别在红杉中国担任重要职务,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天风天睿总经理陈苏则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拥有丰富的金融领域经验。
众多投资人在华科大校友的助力下,共同推动着硬科技领域的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