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内容生成、组织与分析的革新者,正在重塑社会与经济格局。作为一项开放的技术,它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硅谷的技术圈,而是降低了参与门槛,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创作者。然而,这同时也预示着一场全面的劳动力转移,将改变经济生产方式和任务分配,进而影响所需技能的类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不仅体现在其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上,还在于它如何改变人类工作的方式。据全球技术咨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与菲律宾分析协会、印度工商联合会和日本全球通信中心等合作伙伴的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提高印度、日本和菲律宾的生产力,分别为6210亿美元、1.1万亿美元和793亿美元。此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其结果与全球其他研究相一致,如麦肯锡的报告,估计生成式人工智能每年可为全球经济贡献4.4万亿美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犹如数字时代的文艺复兴,它能够生成多样化的输出,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代码和合成数据。这将引发内容创作的爆炸式增长。微软亚洲总裁Ahmed Mazhari指出,尽管创新仍需人类的智慧火花,但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在创新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这项技术能减少概念化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为新闻、学术、创意艺术、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发现进程,显著降低研究成本。它能处理大量数据集,加快假设的验证与测试,甚至缩短新药开发周期至数周之内。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天文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计算机和信息研究领域的专家将受益于这一技术。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也展现潜力,如日本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限使用该技术促进讨论和艺术活动,以及印度启动“整合人工智能和修补教学法”项目,升级学校课程。
技术还能简化备课和课程规划,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偏好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这将导致生物科学、护理、物理、地理、建筑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教师的教学活动优先级重新排列。
在亚洲,业务流程外包行业面临转型机遇,通过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效率提升。从自动化工作流程到多语言客户服务,技术的运用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例如,医疗行业可专注于专业领域,如医学记录准备,以及基于知识的流程,如软件开发和市场研究。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谨慎转型。领先者应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创新和负责任的使用,确保技术的可靠、公平和道德应用。重要的是,技术发展应伴随人类判断,以解释潜在的算法偏差,并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整个亚洲正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全民的数字技能,确保技术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政府、行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以确保技术能产生正面经济影响,尤其关注被边缘化群体的教育机会。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代,每个人都将成为内容创作者,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劳动力结构、技能需求和教育体系的深刻影响。面对这一变革,亚洲经济体需携手合作,确保技术发展既推动经济增长,又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