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8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机构,共同策划制作的大型工业纪录片《智能制造中国》首映,当晚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黄金时段播出。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紧随《大国重器》系列之后,成为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在工业纪录片领域的又一力作,全面展示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进程,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并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画卷。
现场纪实
纪录片以8月7日的首映仪式为起点,深入呈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前沿实践。通过镜头,我们目睹了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勇于探索和创新,将实操精神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海尔成为纪录片中的一颗璀璨明星,该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赋能,成功应对了一项对多数企业而言颇具挑战的全球订单。这一案例不仅彰显了海尔大规模定制转型的实践,也体现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中国制造业探索出的创新发展之路的支撑作用。
智能制造的引领与革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业正从“有没有”、“大不大”的发展阶段迈向“好不好”、“强不强”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致辞中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至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使得各国都将智能制造视为关键突破口,以争夺未来的竞争优势。中国正处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节点,智能制造已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崛起
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各地已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智能制造的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
《智能制造中国》的启示
大型工业纪录片《智能制造中国》不仅记录了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精彩瞬间,同时也呈现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故事。影片聚焦泰国一家高端家电零售企业的一笔特殊订单,订单虽小且要求苛刻,但海尔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迅速接下了这项挑战。海尔通过大数据分析,仅用30天就确定了新款洗衣机的设计,最终提前完成了订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变
海尔自2005年起就开始探索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2012年建成首个互联工厂,至今已拥有6座“灯塔工厂”和1座“可持续灯塔工厂”,成为国内率先实现这一转型的企业。海尔的生产线如今能够同时生产136种不同型号的洗衣机,最小内筒直径仅为345毫米,最大则超过600毫米,平均每18秒下线一台洗衣机。
创新的模式:从“听企业的”到“听用户的”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工厂模式,使每位员工都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可以直接参与企业各个环节,实现无缝沟通。海尔的模式创新在于消除中间环节,将用户、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紧密融合,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生态进化:从企业变革到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和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海尔基于近40年的制造经验,于2017年推出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多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卡奥斯平台将新型工业化理念付诸实践,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并在城市数字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赋能案例:康派斯的蜕变
以康派斯为例,这家为澳洲房车经销商提供代工服务的小企业,通过卡奥斯平台的转型咨询、精益化改造和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型,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了交付周期,营收增长近5倍,利润实现显著增长,从单一的代工商转变为房车出行生态运营商。
结语
《智能制造中国》不仅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更展示了海尔等企业的创新实践和探索精神。随着更多中国制造企业加入这场变革之中,中国正朝着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未来,智能制造将如何继续塑造中国经济的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