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外交》杂志于8月16日发布了一篇前瞻性的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未来的潜在影响与挑战。设想我们已步入2035年,AI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部分,从医疗保健到航空运营,再到法律纠纷解决,AI系统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一技术的广泛采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增长,推动了无数创新企业和行业以惊人速度发展,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
然而,科技进步与AI的普及也并非全然正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恐怖分子利用其构建出更为复杂的网络武器,对社会构成新的威胁。同时,大量白领岗位因AI的高效替代而消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与脆弱性。
AI的力量悖论:
尽管一年前AI的潜力还被视为科幻设想,但其对未来的影响似乎已不可避免。AI系统不仅能够撰写超越多数人水平的文本,还能生成逼真的图像、艺术作品乃至计算机代码,揭示了AI能力的无限可能性。这标志着一场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的技术革命的开端。
与以往的技术浪潮相似,AI带来了既有的增长机遇与破坏风险并存的局面。但其独特之处在于,AI的崛起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民族国家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AI的主导权进一步强化了所谓的“技术极”秩序——在这个秩序中,科技巨头在各自领域内行使着与国家相媲美的权力。过去十年间,大型科技企业已实质上成为数字领域的独立主权实体,而AI加速了这一进程,并扩展到了物理世界的范畴。
政府面临着制定适应这一技术革新步伐的规则的巨大挑战。面对AI的快速演进,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显得愈发困难。若未能及时应对,政府可能永远无法跟上AI发展的步伐。
政策制定者的角色:
全球政策制定者已开始认识到AI带来的挑战,并着手探索管理这一技术的方法。无论喜恶,2035年的临近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通过AI的积极进展定义未来,还是让其负面影响主导发展路径,关键在于当前的决策行动。
AI的特性使其与众不同,不仅带来了政策挑战,也对其解决方式提出了独特要求。AI的双重用途性——既能用于民用安全,也可能被用于军事破坏——凸显了监管策略的复杂性。因此,监管AI时需采取整体而非碎片化的策略。若AI在某些地区缺乏监管,那么在其他地区加强监管则意义有限。
此外,国际社会还需建立机制来管理主要AI大国间的紧张关系,防止危险的先进AI系统扩散。强大的AI治理体系不仅能减轻AI带来的社会风险,还能减少其作为地缘政治竞争工具的作用。AI不仅可能成为变革的催化剂,而且是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之一。有效管理AI将为应对新兴技术挑战提供宝贵经验。
结语:
面对AI及其带来的悖论,政策制定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即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妥善管理其潜在风险。这不仅是对技术本身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全球合作与智慧的挑战。只有通过精心规划与国际合作,才能确保AI成为推动社会繁荣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非引发不稳定与冲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