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技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历史的闪光点。”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所说,人类的探索精神推动了科技进步。在众多科技成就中,固态硬盘(SSD)虽未占据阿姆斯特朗所描述的那份历史分量,但它在数据存储领域的小进步,却能引发巨大变革。聚焦于数据存储这一细分领域,SSD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传统存储技术的一次颠覆,如同亚马逊雨林中蝴蝶振翅,预示着科技风暴的来临。
如今,存储技术正步入一个新时代。从PCIe接口的迭代更新,到单盘存储容量的跃升至60TB以上,再到EDSFF规格的引入,存储标准正不断被刷新。这一进程打破了以往的陈规,为开发者提供了无限可能,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存储生态系统。
在2023年的闪存峰会上,存储在线总编宋家雨与铠侠电子(中国)企划统括部总经理谭弘就SSD技术的革新与存储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与讨论。
宋家雨:相较于三星的PM1743等PCIe 5.0企业级SSD,铠侠的CD8P系列有何独特优势?
谭弘:铠侠的CD8P系列与三星PM1743定位相似,均面向企业级市场。从技术性能上看,两者性能相当,甚至在某些指标上,铠侠的产品略胜一筹。CD8P系列特别注重性价比,其设计优化不仅满足了高端企业级产品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兼顾了成本效益。
宋家雨:在企业级SSD中,双端口设计为何受到重视?与三星PM1743相比,如何看待双端口设计的价值?
谭弘:双端口设计在SAS和PCIe接口中广泛存在,旨在确保数据访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对于金融类应用至关重要。它允许在主端口故障时,系统仍可通过备用端口访问数据,保障了硬件系统的高可用性。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分布式架构和横向扩展趋势,对双端口设计的需求有所减少。铠侠在设计中依然保留双端口,以满足金融类客户的特殊需求,但未来主流产品将更多采用性价比更高的单端口设计。
宋家雨:从PCIe 4.0到5.0的演进,技术难点主要在哪?
谭弘:铠侠自去年起已推出PCIe 5.0企业级SSD。市场反馈显示,企业级用户,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对新产品的认证周期较长,通常需半年以上。此外,产业生态的适应也是一个关键挑战,PCIe 5.0 SSD的性能提升依赖于CPU、主板等组件的协同优化,这一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预计大规模转向PCIe 5.0 SSD可能需要到2024年以后,其间市场环境和成本因素也将影响其普及速度。
宋家雨:PCIe 6.0模组解决方案的发布是否会使得PCIe 5.0 SSD成为过渡产品?
谭弘:PCIe 5.0 SSD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但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PCIe 6.0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更快速度和性能的飞跃,但当前阶段,PCIe 5.0 SSD仍处于发展阶段,不会被视为过渡产品。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增长,PCIe SSD将继续沿循渐进的演进路径。
宋家雨:E3.S(EDSFF)与传统的2.5英寸(U.2)接口有何不同?高功率版本的E3.S SSD如何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谭弘:E3.S(EDSFF)接口设计旨在提供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性能,适用于对存储容量和性能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高功率版本的E3.S SSD主要服务于需要大量存储空间和高性能的特定应用,如数据中心。这类应用通常需要在设计初期就考虑电力分配,以支持高功率消耗。E3.S高功率版本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高能耗需求的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宋家雨:面对大容量SSD的需求,铠侠有何策略和预测?
谭弘:大容量SSD已成为趋势,铠侠对此持乐观态度。随着NAND技术的进步,大容量SSD的推出反映了存储密度的提升。尽管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但大容量SSD的广泛应用还需市场需求的驱动。近年来,SSD的价格下降,与硬盘之间的价差缩小,这促使更多用户考虑采用SSD。随着AI等应用对存储性能需求的增加,大容量SSD将在未来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科技的浪潮中,SSD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元件,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无论是性能的提升、容量的扩展,还是接口标准的革新,都标志着存储技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铠侠等科技企业正不断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引领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