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坎坷上市路:三年四次递表终见曙光,AI路线双管齐下难料资本热度
作者头像
  • planeplane
  • 2023-09-10 18:37:11 3030

导览

AI巨头第四范式历经数年波折,终于在九月初正式敲响上市之门。港交所官方网站的最新公告显示,第四范式已通过主板上市聆讯,预示着公司即将迎来上市的最后阶段。过去三年内,第四范式共提交上市申请四次,直至今年方获成功。

作为一家专注于决策类人工智能的公司,第四范式的主要产品涵盖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供应链优化等多个领域。尽管如此,与大多数AI企业一样,第四范式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即便在今年也进入了生成式AI领域。业界分析认为,第四范式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可能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当前香港新股市场表现低迷的情况下。

港交所聆讯通过

在四月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四个月后,第四范式最终通过了聆讯。港交所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聆讯后的文件集,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在此之前,第四范式曾三次尝试上市,但均未成功。如今,虽然相较于其他如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等AI公司的上市步伐稍显滞后,但面对资本市场对AI企业态度的变化以及新股市场整体表现的低迷,第四范式的上市前景仍需谨慎评估。

市场估值与挑战

据第四范式公布的聆讯后文件,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间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分别达到9.42亿元、20.18亿元和30.83亿元,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为6.44亿元。然而,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为7.5亿元、18.02亿元、16.53亿元和3.04亿元。

第四范式表示,亏损增加主要归因于研发、销售及营销、一般及行政开支的增长。其中,研发开支(不包括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3%、55.3%、48.8%及37.5%,占据了公司收入的较大比例。公司预期,尽管未来将继续投资研发以促进长期增长,但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将随规模扩大而普遍下降,这得益于在外包研发服务方面获得更优惠的定价条款,以及主要开支组成部分(雇员福利开支)通常不会按收入增长的比例增加,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双线战略

成立于2014年的第四范式专注于决策类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解决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效率、成本和价值问题,提升决策水平。在人工智能行业细分领域中,决策类人工智能识别数据中的隐藏规律,指导基于数据洞察的决策过程,并解决与核心业务运营密切相关的问题。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18年至2022年,以平台为中心的中国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7%,预计2022年至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3%。这一领域展现出乐观的发展前景,但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尽管决策类AI市场潜力巨大,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参与者众多,技术成熟度有限,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第四范式不仅深耕决策类AI领域,也在生成式AI领域进行了探索。在2023年初,第四范式推出了三个版本的公司自研大模型,并提出了AIGS(以生成式AI重构软件)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AI的新型交互模式,彻底改变B端企业软件的用户体验。

尽管引入了生成式AI的概念,第四范式上市后的股价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随着大模型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逐渐降温,除少数头部企业如英伟达外,多数AI公司的股价已有所回调。第四范式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将受到投资者对其业务模式、盈利能力以及AI技术应用前景的综合考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planeplane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曙光双管齐下范式坎坷热度路线资本上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