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脸面具可解锁手机和支付软件?厂家:有照片就能制作面具,无需身份证
作者头像
  • 贾江微
  • 2023-09-12 10:32:01 3034

导语:

近期,科技圈掀起一股关于3D打印技术与人脸识别安全性的讨论热潮。博主“荒蛋制造局”发布的视频揭示了令人震惊的技术实验——仅需10万元,便能制造出高度仿真的3D人脸面具,不仅解锁了手机屏幕,还能在支付软件上完成支付操作。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实验揭秘:10万元打造面具,解锁智能设备

8月23日,“荒蛋制造局”在B站上发布了一系列题为《10万元再现碟中谍人脸面具,攻击手机人脸识别系统》的视频,迅速吸引了超过50万次的观看。其中,第二期视频专门展示了如何使用3D打印的人脸面具在支付软件上完成支付操作,单期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00万大关。这项实验展示了在技术发展与安全防护之间的微妙平衡。

面具制作过程与挑战

在实验过程中,制作团队首先尝试使用3D打印的人脸面具来解锁手机屏幕,但并未成功。经过多次尝试与改进,他们最终采用了一种更为精细的硅胶材质头套,通过人工植毛发,实现了与真人几乎无异的面部仿真效果。这种面具最终不仅解锁了小米13 Pro、华为P60 Pro等最新款手机的屏幕,还成功地在超市的刷脸支付机器及公司的门禁系统上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高度仿真性。

厂商回应与市场情况

面对公众的担忧,制作面具的博主表示,市面上制作面具的价格高昂,且制作过程复杂,通常需要在专业影视道具制作公司进行。正规公司报价在8万至20万元之间,制作周期可能长达一个月,且需要面具原型亲自到场以确保精确度。尽管如此,市场上仍存在一些小型或非正规的3D打印公司,其成本和制作周期相对较低,甚至只需几千元,便能完成面具的制作。然而,这些公司并未提供关于面具解锁智能设备功能的具体信息。

法律风险与专家观点

对此现象,法律界人士指出,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他人面部特征制作面具,既可能构成对个人肖像权的侵犯,也可能违反隐私保护法规。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未经授权打印他人面部形象,或通过非法手段解锁他人设备,都可能触犯法律,构成侵权行为。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则进一步指出,未经许可制作3D人脸面具、解锁他人设备并进行支付操作,可能涉嫌盗窃罪。

监管与规范

面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潜在风险,我国相关部门已开始加强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管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将人脸识别作为特殊立法对象进行规范,旨在细化平台和个人在使用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时的条件、程序和责任。

结语: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伴随着新的安全挑战。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公众和相关行业应共同关注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确保技术进步与法律规范、道德伦理相协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环境。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贾江微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面具人脸身份证无需支付厂家照片打印制作手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