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英伟达,这家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领导者,正引领着科技行业的革新潮流,其股价的显著攀升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启。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成为了美国第七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这标志着科技行业的转型。投资者如今正密切关注英伟达及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
回顾过去两次科技周期,即互联网繁荣与衰退,以及智能手机与云端时代的兴起,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技步入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时代,英伟达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互联网时代初期,硬件公司如思科系统的崛起,展示了与今日英伟达类似的成长模式——从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的收入飞跃,仅仅一年间便实现了这一惊人增长。
然而,20世纪末的网络建设热潮并未持续太久,2000年末至2001年初,市场迎来转折,随后在2002年因互联网未能如预期般快速发展而遭遇寒冬。许多公司期待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领域,但现实并未如愿,导致思科股价大幅下跌。
转折点出现在智能手机的兴起,尤其是苹果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其销量迅速增长,尤其在2010年,增幅高达80%。至2012年,苹果的营收较2007年增长了六倍以上,正式迎来了移动时代的到来。
苹果的增长虽随后有所放缓,但并未像思科那样面临严重的下滑,整个科技行业也能够承受住苹果增长放缓的影响。关键差异在于,苹果不仅依赖硬件销售,还通过App Store销售的移动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游戏规则。
在新的技术时代,硬件销售通常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公司则专注于开发利用硬件的软件和服务。以思科为例,尽管尝试开发在线服务,但并未立即获得成功。相比之下,苹果几乎立即激发了创新浪潮,孕育出了如优步(Uber)和Snap Inc.的Snapchat等热门应用。
分析人士将英伟达与苹果相提并论,主要因其高利润率和成熟的Cuda软件——一种与苹果类似的产品。尽管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并不占优势,但它创造了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至今仍保持着这一地位。
英伟达被视为科技行业的继承者,凭借其前瞻性的全栈策略,不仅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然而,为了效仿苹果的成功,英伟达需要其客户在数年内推出新产品,以维持持续增长。英伟达高管已表示,除非有其他科技公司出现大幅增长,否则这种投资热潮可能难以持续。
尽管英伟达在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强劲增长,但股价持续上涨的不确定性较高。当前的估值似乎反映了公司维持收入增长的可能性。若英伟达能构建一个未来几年能刺激软件创新的生态系统,说服企业持续购买其设备,那么现在投资英伟达就类似于2008年投资苹果股票。但若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成效,则可能存在更好的投资时机,毕竟思科的市值自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增长了两倍,并加入到了蓝筹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