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界,微软与OpenAI的紧密合作被视为合作典范,特别是微软在生成式AI领域的巨大投入,让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CTO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然而,《信息》杂志最近的一篇报道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原本有望引领生成式AI浪潮的并非微软,而是云计算领域的领军者亚马逊。
5年前,OpenAI向亚马逊提出了合作邀请,寻求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云资源支持,但遭到了拒绝。OpenAI最终转向了微软的怀抱。回顾这一决策,亚马逊错失了与OpenAI合作的机会,将其机遇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微软。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大公司的决策机制和传统思维的局限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甚至曾捐赠资金支持OpenAI的成立。然而,在2018年,OpenAI向亚马逊提出了免费获取AWS数亿美元算力额度的要求,而不涉及股权交换。AWS内部对此提议感到意外,最终决定拒绝,担忧大量算力分配可能影响其他客户的资源分配,并认为这场合作对亚马逊的实质意义有限。此外,亚马逊管理层坚信自身具备开发AI技术的能力,认为没有必要与外部初创企业合作。
相比之下,微软在当时虽同样拥有强大的AI研发力量,但纳德拉和斯科特却力排众议,对OpenAI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提供了大量算力支持。其中,斯科特扮演了关键角色。作为纳德拉推动微软变革的先锋,斯科特不仅监督微软的研究部门,还建立了CTO小团队,旨在与各部门协作,提升微软的技术战略。他敏锐地察觉到微软在大语言模型开发方面落后于同行,因此果断将赌注押在了OpenAI身上。
微软将性能最顶尖的GPU优先分配给OpenAI,而内部其他团队则面临资源限制,这一举措引发了内部不满。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对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并未表现出强烈兴趣,他们更倾向于将谷歌云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亚马逊的高管们开始意识到错误,OpenAI的GPT大模型超出了预期的热度,吸引了大量亚马逊客户。例如,财务软件服务商Intuit在2023年的前几个月内,将其在微软Azure的支出从每月几千美元增加至每月几百万美元,以利用GPT大模型。
生成式AI的兴起正重塑云计算市场的格局。尽管微软通过与OpenAI的合作展现出强劲势头,但是否能取代亚马逊的领先地位仍存在不确定性。AWS在云计算市场的份额约为32%,显著领先于微软Azure的22%。然而,AWS高管认为AI服务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他们仍有追赶的空间。近期,亚马逊推出了AI服务Bedrock和Titan,但其竞争力有限,难以吸引客户。为此,亚马逊开放了AWS生态系统,允许客户使用Claude等AI聊天机器人。
亚马逊的云计算策略侧重于利用自有数据,强调AI服务的定制化,这是其相对于Azure和谷歌云的竞争优势所在。亚马逊已启动一项价值1亿美元的计划,旨在帮助客户在其数据上开发和使用生成式AI工具。这种专注于数据驱动的AI解决方案,被认为是亚马逊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更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