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铁头:打假成赚钱武器,但险中难求富贵
作者头像
  • IT之窗
  • 2023-10-16 00:00:00 3068

导读:

文 | 螳螂观察

在当今社交媒体平台上,借助正直之光,打假内容常能激起公众舆论的高潮。众多打假博主,如B太、狂飙兄弟、辛吉飞,乃至后来的铁头惩恶扬善(铁头),凭借其揭露不当行为的能力,轻松吸引百万级别的粉丝。

然而,在众多打假博主中,铁头因其对新东方的猛烈攻击而备受瞩目,引发热议与争议。铁头在预告将给东方甄选带来重大损失时,理由竟是对方“没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利润率过高”。

情绪激昂,言辞激烈,但若东方甄选真的违法,铁头本应直接展示证据,却选择了吊足观众胃口的“周一见”式预告手法。这种操作无疑为其赢得了大量流量,但也引发了对其动机的质疑。

铁头的正义、争议与商业考量

尽管铁头被粉丝视为“正义使者”,但他实际上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打假只是其营销策略的一部分。铁头的视频内容主题鲜明,起初他尝试揭露网红博主的虚假宣传,随后转向街头实验,伪装成流浪汉,以满足路人的愿望来吸引关注。最终,他正式投身打假领域。

铁头的打假内容针对性强,聚焦社会痛点,如整治三亚海鲜市场的“鬼秤”问题、揭露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公司、揭露误导大学生网贷的美容院,以及揭穿超市购物小票兑换假玉石的骗局。这些行动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在三亚海鲜市场的打假行动中,铁头一周内粉丝增长超过102万。

然而,随着铁头影响力的扩大,其真实动机逐渐显露。例如,在三亚海鲜市场打假时,铁头选择的时机恰好是当地政府推出了诚信商家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制度,设立100万元基金保障消费者权益。因此,铁头的狂妄言论显得不合时宜。

铁头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直播带货获利。这引发了质疑,因为他的行为看似打着正义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利用道德表演进行商业操作,这让许多支持他的网友感到失望。

打假与商业的界限

铁头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百万粉丝级别的打假博主最终都选择进入直播间,通过“上链接”来赚钱。然而,将打假与商业行为混为一谈,可能会损害原本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例如,打假博主辛吉飞,尽管在年底开始推荐产品,却因涉嫌产品虚假宣传而遭到批评。

铁头和其他打假博主面临的困境在于,他们可能无法实现“光明正大挣钱”的理想。打假博主们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更加严格的产品筛选标准,这增加了他们在直播带货时的风险。

法律与市场的应对

面对打假商业化的问题,法律和社会也在做出相应调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限制“知假买假”后的索赔行为,各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则采取措施防范职业打假行为,如建立重复异常打假人名录。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强调打击利用虚假、恶意诉讼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些措施旨在遏制利用打假进行商业牟利的行为,保护合法企业的权益,同时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日益复杂的打假与商业关系,法律与社会的监管将扮演关键角色,以确保打假行动既能有效打击不当行为,又能避免滥用权力。

结语

打假行动本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正,但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打假行为也可能偏离初衷,甚至成为一种商业工具。法律和社会的监管对于规范打假行为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打假活动既能实现其目标,又不会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打假者以及法律体系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生态。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IT之窗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铁头富贵打假武器赚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