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报道,2022年6月,华为与沙特航天委员会携手,共同启动了首个技术体验中心“未来空间”,聚焦于自动驾驶、3D打印、脑波控制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同时,同年度在沙特皇冠假日酒店,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员工”入职仪式吸引眼球,这次“新人”是云迹科技研发的送物机器人“润”。此外,2021年迪拜世博会期间,特斯联提供的152台泰坦机器人,承担起导览、送餐、资料发放、群舞表演等多样化的智能化服务,累计服务时间长达5万小时。
近几年,华为、特斯联、云迹科技等中国科技企业与机器人品牌,以及背后的中国智能制造力量,正日益受到全球关注。2023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政府宣布了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计划,包括深化务实合作、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构建面向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多家国内机器人企业透露,“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速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特别是商用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产品线的出口,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同时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科技创新机遇和成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机器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已从概念层面的实际价值,转向了解决具体问题,比如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等实际需求。
成立于2015年的特斯联,作为唯一入选迪拜世博会官方首席合作伙伴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机器人志愿者”概念。在2021年举办的迪拜世博会,特斯联设计了四个系列的机器人,分别为巡游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分发机器人和吉祥物机器人Opti,分别服务于场馆巡逻、游客导览、物资分发和娱乐互动。在这相当于600个足球场大小的迪拜世博园内,152台机器人累计工作时长超过5万小时,实现语音交互超65万次,行驶里程超47万公里。这是首次大规模采用机器人提供志愿者服务的国际盛会。
特斯联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分享,迪拜世博会从2019年底开始招募机器人领域合作伙伴,最终特斯联脱颖而出。从园区自动化运输、人口流动数据分析到与游客的情感互动,特斯联提供了基于AIoT技术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确保机器人在60℃的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特斯联在长沙设立测试场,通过模拟高温环境,工程师评估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通过优化设计,特斯联的泰坦机器人在60℃环境下的续航能力达到4小时,远超同期欧洲竞争对手的3小时,并且充电效率更高。
特斯联强调,机器人在商业场景中的落地具有实际意义,能够解决劳动力短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云迹科技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服务机器人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主要服务于酒店客人的引领和物品配送。为实现与电梯系统的无缝连接,云迹科技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方案,能够连接全球99.9%的电梯品牌,与通力电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并实现与三菱电梯的物联方案对接,加速机器人服务的国际化进程。
谈及机器人的商业模式,特斯联提出“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灵活的服务模式降低了部署机器人系统的门槛,实现了服务的升级改造。在特斯联的国内外合作中,机器人数量从单台到上百台不等,类型涵盖单款、多款乃至全系列产品,服务周期从数天到最长的182天不等。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特斯联加速拓展新加坡、中东及非洲等地区市场,构建了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云迹科技也表示,未来将不断优化产品的海外适应性,为更多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在国内及国际大型论坛、展会、赛事中,各类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产品日益增多,应用场景涵盖了教育文化、餐饮配送、工业生产制造、特种服务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机器人租赁渗透率高达30%,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4%,尤其是在10万元至100万元区间的机器人租赁渗透率不足1%。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国各领域对机器人租赁的需求预计将迎来高速增长。
中国机器人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正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解决方案。无论是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解决商业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还是通过“机器人即服务”的商业模式,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展现出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与广阔的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