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在揭开大模型“混元”的神秘面纱两个月后,于10月26日,腾讯混元迎来了其首次大规模更新,并全面开放给公众体验。此更新意味着用户现在能够通过混元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其生成图像的准确性与美感。
混元搭载的“灵感”模块,通过用户的指令,已成功生成了一系列既合理又逼真的图像作品。这不仅是文生图(文本转图像)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更是检验通用大模型能力的重要标准,涉及到模型算法、训练平台及算力资源的高度整合。对用户而言,它提供了一个与广泛用户群体互动的便捷入口。
智能技术的展现——混元通过简单的指令,实现图像生成,平均耗时约10秒,生成的图像风格多样,细节丰富,与早期版本相比有了显著提升。
在面对复杂指令时,混元同样表现出色。以弹奏古筝为例,其生成的手部细节栩栩如生,避免了常见的多指或扭曲问题,展现了模型在特定情境下的精准处理能力。
文生图能力的进阶——“对”与“美”的双重追求
在过去两个月的研发中,混元致力于实现AI图像生成的双重目标:不仅追求图像的美感,更注重其准确性和相关性。混元在理解用户指令方面取得了进步,通过集成中英文双语模型,提高了对复杂指令的理解能力。例如,输入“轻舟已过万重山,水墨画风格”,混元能够准确生成相应风格的图像。
算法创新与细节提升
混元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算法创新,使得在人像生成的合理性方面表现优异。通过将人物的肢体、手部数据与人体骨架信息融入训练过程,并采用多形式控制手指生成,有效降低了畸形率。同时,画面细节的提升得益于多模型融合策略,包括对人物衣物褶皱、色彩层次的优化。
在技术细节上,混元摒弃了传统基于CNN等技术架构的常规扩散模型,转而结合扩散模型与Transformer架构,以增强细节刻画能力并提高空间定位精度。这使得在人像优化、场景模型如草木、波纹等方面的表现分别提升了30%和25%。
接入腾讯逾百业务,广告效益显著
腾讯混元不仅提供了千亿参数的主模型,还发布了7B、13B等规模较小的模型,以满足不同垂直业务的需求。通过与腾讯内部超过180个业务的深度整合,尤其是对广告业务的优化,混元在提高广告素材、创意生成及广告链路推荐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在广告场景中,混元的文生图功能在人像真实感与场景真实感上表现出色,相较于其他标杆模型如Midjourney,其在广告业务上的提升尤为显著。通过持续迭代优化,混元在广告场景下的“好案例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且广告主对其采纳率提高了48%。
技术实力的多维度拓展
混元在代码处理方面亦有显著进步,其代码生成能力提升超过20%,在实际测试中甚至超越了ChatGPT和其他业界头部开源代码模型。用户只需输入简短指令,如“帮我用前端语言实现一个贪吃蛇游戏”,混元就能生成可运行的代码,迅速完成游戏开发。
此外,混元支持Python、C++、Java、JavaScript等多种编程语言的指令生成,为用户提供详细的代码库选择、安装命令和绘制步骤指导。在腾讯内部,多个开发平台已集成混元大模型,工程师们得以利用其进行代码生成、补全、漏洞检测与修复、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查询等任务。
总结
腾讯混元作为一款集先进算法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大规模更新与开放,不仅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绘画体验,更在文生图、代码生成等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助力腾讯内部众多业务实现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随着其在广告、软件研发等场景的应用不断深化,混元正逐步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