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液态奶市场新态势:分化加速与市场机遇并存
文 | 液态奶观察者
液态奶行业正经历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也为各乳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2022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公斤,相比前一年减少了0.6公斤。液态奶作为乳制品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量在过去八年中首次出现下降,降幅达到8%。这一数据反映出液态奶市场正面临需求放缓的挑战。
面对存量竞争的常态,液态奶行业正在经历分化加速的趋势。头部乳企如伊利与蒙牛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区域性乳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伊利在最新财报中表现亮眼,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974.04亿元,净利润增长16.36%,液态奶业务呈现逐季走强的趋势。相比之下,其他乳企如光明乳业、天润乳业等在液态奶业务上表现相对逊色,甚至出现净利润下降的情况。
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与个性化体验。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高端液态奶的零售销售价值从2015年的75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503亿元,并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5.0%。这一趋势表明,尽管市场整体趋于饱和,但高端液态奶仍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营收增长。以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奶为例,它们在2021年分别创造了超过300亿元和200亿元的营收。
液态奶市场分化加速的同时,现制咖啡与现制茶饮等新兴业态正在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进一步压缩乳企的生存空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到3817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61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7.2%。同样,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乳企亟需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战略来提升竞争力。头部乳企如伊利,不仅实现了规模增长,更重要的是在液态奶市场中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力。例如,伊利推出的金典限定呼伦贝尔有机纯牛奶,精准把握了消费者对高品质、营养丰富的液态奶的需求,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乳企应主动求变,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李子园等品牌尝试走出舒适区,推出奶咖、椰奶、果蔬酸奶等多元化产品,并紧跟0糖趋势,推出0蔗糖版本的甜牛奶新品。伊利则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对乳糖不耐和平稳血糖的需求,如全球首款控血糖牛奶——舒化安糖健新品,成功获得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认证。
乳企还应注重技术的持续深耕,通过科技研发与创新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例如,三只小牛软牛奶采用EHT酶水解技术,伊利则首创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提升至超90%。伊利在全球专利申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成功推动了各个业务的持续发展。
总之,液态奶市场正处于分化与创新并存的新阶段。乳企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升级,通过多元化布局、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虽然挑战重重,但机遇同样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市场趋势,灵活调整战略,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