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尽管AI制药尚未诞生上市药物,近期全球多款使用AI设计的新药分子在临床阶段遭遇挫折,但资本市场的热情并未因此冷却。今年三季度,全球AI制药领域迎来多起大额融资事件。
融资动态:10月份,AI制药领域虽有所降温,但当月8家完成新一轮融资的企业总融资额仍高达约12.34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英伟达、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资本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药品研发的早期阶段,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被认为能加速从临床前到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
AI赋能医药:AI在制药领域应用已有超40年历史,覆盖从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到分子设计与优化的全流程。中国创新药市场同质化严重,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成为追求“first-in-class”药物的重要手段。AI不仅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还能提升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其效果并非绝对的“更快”或“更好”。
英矽智能案例:英矽智能作为AI+Biotech领域的先驱,近期以高价实现了AI抗肿瘤新药的授权转让,并已完成“中美双报”。药审部门关注的是新药化合物的实验室数据,包括药效、毒性和安全性等,AI设计药物并不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AI在药物研发中的角色仍为辅助性,尚未实现颠覆性变革。
内卷与创新:AI通过利用患者组学数据,为特定疾病发现可靠靶点,有望解决行业内的过度竞争问题。在罕见病领域,AI加速了药物开发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AI技术在非肿瘤药物研发中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挑战与机遇:AI制药行业面临数据量需求高、特定领域数据样本量不足的挑战,但通过预训练模型的应用,AI在处理小样本量数据方面展现出高准确率。AI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打破药物研发的内卷化,促进新靶点和适应证的发现,推动医疗领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