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布罗德本特:发展人和机器人的情感联系,改善社交隔离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头像
  • plane资讯
  • 2023-11-23 17:29:14 3050

标题:社交连接的力量:陪伴与健康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陪伴”这一概念的渴望愈发强烈,这不仅体现在爱情与亲情之中,友情也同样重要。理想状态下,每个人都应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圈,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深感自己的社交圈子不够宽广。尤其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当他们面临与朋友交流减少或家人无法长期陪伴的情况时,孤独感会如影随形。

孤独并非无足轻重的情绪体验,而是对健康构成威胁的隐匿杀手。据美国卫生局报告,缺乏社交联系被视作影响寿命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数据揭示,经历社交隔离或感到孤独的人群,其死亡风险较正常人群高出25%,这一危害堪比每日吸烟15支、每日饮酒6杯、缺乏运动、肥胖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叠加效应。

孤独感引发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如压抑、抑郁乃至生活意义感和目标感的缺失,都会促使压力荷尔蒙的释放,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可能加剧心脏疾病、增加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并削弱免疫力。同时,压力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及其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伊丽莎白·布罗德本特(Elizabeth Broadbent),新西兰皇家学会院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心理医学教授,致力于研究健康心理学和健康行为,特别是慢性疾病的管理,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以及情绪调节和心理社会干预。她的研究特别聚焦于如何通过发展人与机器人的情感联系,来改善社交隔离带来的负面影响。

布罗德本特教授及其团队设计并研究了一系列“社会化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通过适应和理解人类社会环境,满足特定需求,如情感交流、社交互动和合作。他们尤其关注通过心理学技术增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联系,包括游戏、表达喜爱、微笑、注意力集中和目光交流等关键沟通技巧。这些互动频率、作用与质量,对改善社交体验至关重要。

以“帕罗(Paro)”为代表的陪伴机器人,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智能互动功能,成为了社交隔离解决方案的典范。这款机器人模仿海豹,不仅能发出海豹的声音,还能在对方说话或触摸时做出相应反应,不仅减少了孤独感,甚至对伤口愈合也有积极影响。近期研究进一步证实,“帕罗”还能缓解压力,促进愈合过程。

开发和研究机器人过程中,布罗德本特教授及其团队面对挑战,如机器人对复杂语言的理解有限。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已能更智能地处理句子,从而与人类建立更为亲密的友谊。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加社交联系感和减少孤独感,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话题交流。

在某些养老院中,由以色列Intuition Robotics公司生产的机器人ElliQ被试用,数据显示,使用ElliQ后,人们的孤独感显著降低,健康水平也有所提升。此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器人能有效提醒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

布罗德本特教授坚信,未来人类有可能创造出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虽然它们无法体验类似人类的主观感受,但通过同理心技术,它们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作出响应。这一技术已在机器人和数字人中得到了应用,通过捕捉面部表情、声音特征等,机器人能够识别、理解和预测人类的情绪状态,并据此做出相应回应。

在数字人研究领域,布罗德本特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构建数字人角色,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实现虚拟人物的外观、语言、行为和交互模仿。数字人不仅能够提供心理健康建议,还能够通过正念冥想等干预措施,帮助人们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此外,数字人还被用于教育领域,如在医疗培训中,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帮助医生提升交流能力和同理心,改善与患者的沟通效果。通过不断优化机器人和数字人的设计,布罗德本特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增强人机互动的质量,从而在多方面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plane资讯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布罗德新西兰本特院士社交机器人负面皇家隔离专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