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11月的一天,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内,张睿睿向红星新闻记者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的未来画卷。想象一下,当你口渴时,只需发出语音指令,机器人便能为你递上一杯喜爱的苏打水;若是家中有爱饮茶之人,机器人则会泡好茶再送到面前。
张睿睿更倾向于将其描述为“非结构化场景下非结构化任务(简称‘双非结构’)的专业机器人”。研发此类“双非结构”机器人,正是他们团队的追求。
四年前,张睿睿从英国归来,携带着全球顶级人工智能机器人专家的智慧,创办了睿乐达机器人,旨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在张睿睿的构想中,未来,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逐步成为现实,不仅限于服务领域,它们还将在医疗、养老、家政乃至特种作业中大展身手。
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吸引了张睿睿的回归,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理想的创业环境。团队汇集了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海归”,他们被成都的宜居住性以及对高新技术的开放态度所吸引。
成都政府的全方位人才与企业服务,如人才项目申报、人才公寓申请、办公场所解决等,为张睿睿的创业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8年,张睿睿将全球顶尖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机构的专家汇聚成都,共同开启了创业之旅。在创业初期,资金有限,但团队选择了双目视觉作为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这不仅提高了导航精度,且成本效益高。
面对众多技术路径的选择,张睿睿团队坚定地选择了双目视觉,因为这代表了他们对未来方向的洞察。如今,张睿睿团队已研发出六大系列100多款机器人,其中包括为成都大运会定制的“蓉宝”机器人,以其卓越的导航能力和多功能性脱颖而出。
张睿睿团队正致力于研发“双非结构”机器人,即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任务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能够理解并执行不同指令,适应非结构化场景,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和适应性。
在睿乐达公司,记者见到了专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充电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采用分体式设计,通过扫码下单,自动前往停车位为电动汽车充电,有效解决了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随着“双非结构”机器人研发的不断推进,张睿睿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平台,包含软件底座、硬件配套等,旨在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这个平台将成为一个“超市”,允许下游机器人公司基于此平台快速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对成都而言,“双非结构”机器人产业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机遇,它不再受限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这一领域以技术为核心驱动,聚集全球顶尖人才,有望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张睿睿强调,成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研发实力,关键在于资源的有效匹配和政策支持。他相信,通过加大招引全球顶级专家的力度,以及建立这一全新的赛道,成都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实现科幻电影中描绘的未来场景,预计这一过程可能在五年内完成,甚至可能更快。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彭祥萍
编辑: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