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报道,中信、先正达、华大基因等业界领袖正在全力推动民族种业的革新与发展。他们正致力于引入抗虫耐除草剂技术,提升玉米性能,以增强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在首届链博会上,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刘红生透露了这一进展。
企业行动: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刘红生在首届链博会上表示,公司正积极引进并应用抗虫耐除草剂的玉米品种,旨在提升玉米产量与利用效率,为中国农业产业链注入活力。
华大基因的贡献: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万物聚焦于新型大豆种子的培育,目标是通过品种改良增加单产,并探索在干旱地区改造土地以拓展大豆种植空间。刘欢透露,华大万物正集中资源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中信集团的战略布局:中信集团在国内运营着70万亩高标准制种基地,并在巴西设有种子加工厂与储备库,形成国内外双循环的绿色农业体系。集团总经理刘志勇表示,中信集团通过构建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农业金融三链融合的绿色农业产业布局,致力于推动全球农业供应链的稳定与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中信集团依托其科研优势,联合多位院士与产学研单位,成立全球研发中心与育种站,自主研发绿色优质水稻与玉米新品种。集团的种子业务覆盖中国、巴西、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多个市场,提供高品质、高产、安全的种子,满足市场需求。
种业挑战与解决方案:中国种业面临“卡脖子”问题,特别是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认证与商业化进程上。近期,农业农村部公示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与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初审结果,预示着生物育种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刘红生透露,公司正推动更高效的玉米品种引入,以提高产量与利用效率。
油料与饲料供应链:在油料与饲料领域,中信集团致力于减少对外依赖,通过引进并优化种子资源,如阿根廷的葵花籽油,采用自主研发的葵花种子与全程一站式服务,提高供应链的自给率与效率。
农产品贸易与绿色发展: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地位显著提升,2022年农产品进口额达2361亿美元,出口额为981亿美元,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角色。面对全球对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与政策引导,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农业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致力于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能。通过引进先进科技、优化品种培育与提升供应链自给率,这些企业正为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