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曲忠芳在北京报道。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续火爆与技术迭代,各行业领域、各类业务场景下的生产力工具革新速度显著加快,AI助手成为科技巨头竞相争夺的核心资源。从OpenAI的ChatGPT、微软的Copilot到亚马逊云科技的最新力作Amazon Q,AI助手正逐渐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工具。
每年一届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被誉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在最近的北京站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透露,Amazon Q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围绕四类企业角色:开发人员、代码构建者、业务人员、BI(商业智能)专家以及呼叫中心客服人员。这款AI助手旨在成为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与工作负载的“云上专家”。
Amazon Q的独特定位: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通用型AI聊天机器人,Amazon Q能够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专注于满足办公环境下的实际需求。它的核心定位是帮助企业用户在云环境中高效构建、部署和运维应用程序及工作负载。尽管Amazon Q已经向客户提供预览版本,但在中国市场尚未正式启用。
为开发者与IT人员赋能: 对于开发者和IT人员而言,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繁重的学习负担、复杂的代码研究,以及维护与创新之间的平衡,Amazon Q通过整合亚马逊17年的云科技知识与经验,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方式。用户可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管理控制台、文档页面、集成开发环境(IDE)、Slack或其他第三方对话应用的聊天界面,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应对AI产品的挑战: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专家团队总监王晓野指出,生成式AI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幻觉”现象——即AI模型可能生成不准确、不完整甚至误导性的回答,并表现出过高的自信。对此,Amazon Q采用了亚马逊多年积累的机器学习经验,通过设计时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员工能够利用企业数据和专业知识获取正确答案,从而有效减少幻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和人工智能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强调,生成式AI有望推动技术革命,重塑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信息检索、应用程序开发等。亚马逊云科技在基础设施层、中间工具层、应用程序层的每一层都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旨在让复杂技术更加普及,降低技术门槛,并始终遵循数据优先原则和内置的企业级安全与隐私保障。
除Amazon Q外,亚马逊云科技还展示了包括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4和Trainium2、Amazon Bedrock提供更多模型选项与新功能、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内的最新进展。此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与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新芯片与实例组合,进一步丰富了计算资源。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在数据库、数据分析、AI等领域的全面无服务器化转型,以及在云原生领域的持续布局,显示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不仅通过与芯片制造商的合作提供先进的计算能力,还通过Amazon Bedrock提供了一个精选模型接入平台,强调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扩展。
在生成式AI的竞争中,亚马逊云科技选择了与众多第三方模型供应商合作的路线,通过Amazon Bedrock提供多种模型选项,让客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和定制。这一策略不仅展现了亚马逊云科技在AI领域的开放与包容,也为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