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针对全球750位采用人工智能服务的商业领导者的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数据显示,37%的受访者确认,2023年已有部分员工的工作岗位因人工智能的引入而发生变化。而对未来一年的展望更为严峻,44%的受访者预测,2024年将进一步出现因人工智能普及导致的员工失业现象。
然而,这一趋势并未引发普遍的悲观情绪。一些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就业压力,同时也推动了工作内容和结构的调整。项目管理和协作软件公司Asana的首席产品官亚历克斯·胡德指出,员工花费大量时间在诸如状态更新、跨部门沟通等非核心工作中。他提议,如果人工智能能有效减少这类活动,将是行业的一大突破。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未来的担忧,但也有观点认为,它提供了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的机会。Leet Resumes and Ladders的创始人马克·塞内德拉提出,随着人工智能处理基于任务的工作,员工应转向更侧重于整合、构建或定义基于任务工作的工作领域。这与上世纪中叶办公室文化中的打字员角色转变相似,即随着技术的进步,低效劳动岗位逐渐消失,而高技能、高价值的工作得以兴起。
Asana的《2023人工智能职场应用现状报告》显示,企业员工报告称,他们29%的工作任务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Asana倡导“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理念,旨在通过增强人类能力而非完全取代,推动工作流程的优化。报告强调,随着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加深,员工更加相信人工智能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意味着,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效应并非均匀分布。截至2022年,全球仍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这使得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的讨论需考虑科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
为了适应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环境,专业人士需要承担起自我提升的责任。现代白领专业人士应不断学习新技能,以应对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例如,虽然研究和数据分析等职位可能被人工智能自动化,但仍有需求存在,以指导人工智能、解读结果并执行决策。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个人职业路径,对于保持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领导层在促进员工技能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投资员工培训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也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即使是Asana这样的公司,其创始人也在利用自己的产品进行实践,如尝试用人工智能辅助绩效评估,以获得团队合作的洞察。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通过持续教育、适应性学习和企业层面的技能投资,个体和组织都能更好地应对技术变革,实现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