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人形机器人,作为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并列的标志性科技产品,正处于技术创新的高潮期,有望显著提振电子、新能源、机械设备等行业的活力。国内重要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旨在通过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AI与医药的融合,预示着产业升级的明确趋势。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在2023年12月13日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亦称“擎天柱”)演示中,AI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其性能。相比前代产品,新一代机器人减轻了10公斤重量,步行速度提高了30%,并在身体控制、手部关节设计和触觉传感器方面实现了重大升级,能精细地抓取鸡蛋并准确放入容器内。此外,它还展示了出色的平衡能力,能够完成深蹲等复杂动作。这一系列改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实用性与智能化上的重大飞跃。
市场与产业发展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蓬勃发展,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简化版”。近年来,随着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稳定增长(2022年突破28万台,同比增长10%),以及海外订单的回流和用工难题的加剧,各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接纳度显著提升,特别是锂电、光伏、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领域。这一趋势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
国内重要会议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国家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领域。
新型举国体制与科技自立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会议特别强调了通过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供应链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不仅涉及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基础领域,也涵盖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措施,旨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科技资产估值展望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暂停加息,预示着2024年可能进入降息周期,预计降息节奏将超过市场预期。这一变化将推动全球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美债利率下行,为高估值的科技创新资产提供估值支撑。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尤其是AI和创新药物领域的持续突破,市场对科技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看好。
基金投资策略与风险考量
对于追求长期成长的投资者,当前是布局科技创新主题基金的好时机。推荐关注追踪科创100指数的ETF,以及银华上证科创板100联接A/C等场外基金,以捕捉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然而,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特有的风险之一,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对基金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有清晰的认知。
总结
人形机器人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正迎来技术突破的高潮,有望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与全球科技环境的变化,为科技创新资产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在把握这一趋势的同时,应充分评估投资风险,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