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大转折,2023年被视作其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尤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推动下,大模型训练与应用领域的迅速崛起,促使智算需求激增。当前,全国已有25个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超过30个城市正积极筹划或已启动智算中心建设,以应对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不仅重构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多个层面,更催生出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以GPT-4和LLaMA2为代表的大模型在文章撰写、对话交流、企划创意、绘图设计乃至代码编写等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造力。未来,随着AIGC与数字经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预计将引发更多颠覆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创造。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揭示,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若智算中心实现80%的应用普及率,每单位投资将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9至3.4倍,相关产业增长则可达36至42倍。这显示出智算中心的创新发展不仅驱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加速成长,还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正全面融入人工智能的前沿实践。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逾六成中国企业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或投入资源。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等各领域企业纷纷加入智算中心建设浪潮。
国内智算中心建设热潮自2020年起持续至今,40+城市已建成或在建智算中心,包括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00P)、南京智能计算中心(800P)、合肥先进计算中心(12P)、鹏城云脑II(1E)等。其中12个中心位于“东数西算”八大枢纽区域,主要由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建设,旨在促进当地产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计算中心2.0时代展望报告》认为,国内智算中心的发展正从1.0阶段的粗放扩张转向2.0阶段的精细化规划。这一阶段强调智算中心作为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特性,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技术集成,实现算力的通用性与专业性兼备,以最大化释放每单位算力的价值。
面对成本高昂、标准缺失、生态系统不健全及运营效率低下等挑战,业界需聚焦以下策略以加速智算中心从1.0向2.0阶段的转型:
展望未来,智算中心将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以及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面对挑战,产业界与相关部门需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智算中心建设的最优路径,以实现其真正的公共价值与普惠效应,为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