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边雪探讨了氢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紧密联系。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氢能因其被喻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阐述了燃料电池汽车对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当今世界,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领域。尤其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其发展不仅促进了绿色氢能全产业链的形成,也成为了全球高度关注和布局的新兴产业。
欧阳明高指出,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建立起从制氢、储氢、运输、加氢到应用的完整氢能电池汽车产业链,确立了在国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中最完整的地位。
技术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能效、续航里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最初的百公里氢耗26公斤降至现在的7.1公斤,续航里程从10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加之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领域的经济性,如冷藏车、轻轨车等,显示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氢能应用已扩展至多个领域,包括氢能冷热联供系统、调峰系统、氢储能系统、氢能炼钢、氢能船舶、氢能无人机等,展现出氢能应用的广泛性和潜力。
2020年起,中国政府通过示范政策支持,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位居全球第二,加氢站建设数量全球领先。
欧阳明高强调,氢能燃料电池的核心在于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绿电制绿氢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这不仅降低了氢能的制备成本,也为整个氢能产业链经济性达标提供了条件。
随着对氢能价值认识的深化,开发其商业价值成为关键。欧阳明高提出,应抓住示范窗口期,挖掘氢能的经济价值,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合可再生能源和离网制氢,实现储存与应用,氢能产业链得到了全面构建。未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量的持续增长,绿电价格的下降,预计每年将需要约1.5亿吨绿氢,其中约5000万吨用于氢气储能,展现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巨大潜力。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还需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将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