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太空资源前沿,商业航天成为重要补充力量
作者头像
  • 白雪
  • 2024-01-15 00:00:00 3021

导读:

近期,全球航天发射统计数据更新,中美俄三国排名前三,分别发射了108次(或116次)、67次及15次,其他实现轨道发射的国家和地区发射次数多在个位数。相较于2022年的64次发射,中国今年发射次数略有提升,航天事业发展稳定,对全球航天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从另一角度审视,我们仍需警惕,尤其是在美国的发射统计中,SpaceX独占鳌头,完成了96次发射,占全球火箭成功发射总量的45%,发射卫星共计2514颗,其中星链卫星达1948颗,占全球总量的87%。这表明,无论是年度发射量还是卫星入轨数量,SpaceX已经显著超越中国。

航天事业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航天事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展示转变为对未来经济主导权的争夺。SpaceX的星链项目旨在抢占不可再生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构建新一代通信体系,并以此掌握信息经济的核心。这预示着太空竞赛已进入新阶段,不再是单一的国家荣誉竞赛,而是围绕未来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激烈角逐。

卫星资源的紧迫性与国家网络计划

全球各国纷纷推出星座计划,以应对频率和轨道的激烈争夺。尽管中国已提出国家网络计划,并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GW”星座计划,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首批30颗低轨卫星预计于2023年底交付,民营航天领域也积极响应,助力太空资源的抢占。

“星多箭少”:中国航天产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面临“星多箭少”的挑战。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要求,卫星频率和轨道申请后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9年内需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需发射50%,14年内则需全部发射完成。“GW”星座计划的部署意味着,从2023年至2030年间,年均发射量需达到180颗以上,随后的几年内,这一数字将大幅攀升至1700颗以上,直至2033至2035年间,年均发射量需实现3000颗以上的规模。

商业航天:助力太空资源快速获取的关键力量

面对巨大的发射需求,中国航天产业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提升整体航天发射能力,尤其是商业发射能力,以实现快速获取卫星频轨资源的目标。商业航天企业正逐渐成为航天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发射效率,还能降低成本,促进太空资源的有效利用。

引力一号:加速太空资源开发的利器

以东方空间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研发引力一号运载火箭,这款火箭设计指标针对的是解决低轨卫星星座的快速增长与太空资源紧张的矛盾。它具备运载能力大、载荷空间大、海陆兼容、快速响应发射的特点,能够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的发射,有效促进卫星星座的快速实施,抢占太空资源。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石油、稀有金属、国土海洋资源一样,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中国航天产业在面对“星多箭少”的挑战时,商业航天企业如东方空间等正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创新技术为国家航天事业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的新增长。我们期待,这些企业能在未来的太空大航海时代中勇立潮头,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白雪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航天太空聚焦前沿补充力量重要成为商业资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