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智能手机语音助手或成“窃听”黑洞
作者头像
  • 向欣
  • 2024-01-17 00:00:00 3039

智能语音助手与隐私安全: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背景:新兴技术引发的隐私危机

去年底,一则关于美国媒体集团Cox Media Group(CMG)利用“主动窃听”技术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技术通过收集用户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麦克风数据,分析用户的对话内容,从而向他们推送针对性的广告。类似的策略也被发现存在于另一家小型营销公司MindSift中,进一步揭示了市场中潜藏的隐私风险。

卡巴斯基的深入剖析:语音助手背后的隐秘操作

安全专家卡巴斯基实验室指出,许多科技公司可能在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手机内置的语音助手中实施类似策略,通过后台录音来实现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和广告推送。尽管这种行为被视为行业内的“心照不宣”,但其对用户隐私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法律框架下的隐私权困境

尽管用户对这种技术表示担忧,但在使用设备和应用程序时接受的许可条款通常允许此类操作,这意味着从法律角度看,这些行为是合理的。因此,用户在寻求法律保护时往往面临挑战。

隐私保护建议:主动防御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卡巴斯基建议寻求更高隐私保护的用户应采取行动,包括:

  • 禁用麦克风权限: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手动管理权限设置,限制其访问麦克风的能力。
  • 关闭语音助手功能:考虑到语音助手可能会意外地记录和传输敏感信息,考虑关闭这一功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结语

面对日益复杂的技术环境,用户需更加警惕自己的隐私安全,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通过了解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由智能语音助手带来的隐私泄露威胁。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向欣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窃听黑洞揭秘语音助手智能手机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