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自研智能驾驶控制器为什么能成功?
作者头像
  • VR动态
  • 2024-03-04 14:56:12 3053

导览

近期,我们深度剖析了汽车制造商在自主研发SoC(系统级芯片)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潜在的失败风险。然而,当谈及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控制器时,汽车制造商似乎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显著进展。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在智能驾驶控制器的研发上表现出色,并成功取代了传统Tier 1供应商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呢?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汽车制造商在域控制器的研发和选择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成功。他们如何通过创新策略和高效协作,实现了对Tier 1研发前沿地位的超越?

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开发策略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1. 自主设计的白盒子方案:组建一支涵盖硬件和软件的专业团队,全权负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设计、芯片选择、测试软件开发等环节,并将生产任务委任给专业代工厂。

  2. 自主研发与外部采购结合:基于内部资源与差异化优势,一方面自主研发特定技术平台,另一方面采购市场上可利用的硬件平台及基础软件,通过开发上层应用软件来实现产品差异化。

  3. 依赖供应商模式:主要依赖供应商提供硬件、底层软件与应用层软件的整合服务,侧重成本控制,并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获取必要的技术支持。

为何偏爱自主研发?

对于Tier 1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而言,软件和新系统开发是全新的领域。面对这种缺乏公正价值衡量的环境,汽车制造商选择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成本优化策略。此举旨在减少对外部技术和资源的依赖,提升合作效率与灵活性。在早期阶段,外部合作不仅成本高昂,且难以找到能够提供成熟产品的Tier 1供应商,这导致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项目失败,责任归属不明。

从成本角度看,SoC芯片迭代迅速,若在关键决策上出现偏差(如Mobileye转向英伟达的案例),未能掌握智能驾驶控制器的规划与选型主动权,则会面临巨大的时间与经济损失。为此,汽车制造商通过自主研发控制器硬件与软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车型和品牌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与灵活性。

成功的关键因素

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驾驶控制器研发上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深度理解与专业团队: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研究硬件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标准,确保从实际需求出发,清晰定义智能驾驶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 战略决策与资源分配:合理分配资源,平衡自主研发与外部采购,实现技术与成本的有效控制。

  • 市场洞察与创新思维: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采用创新策略,快速响应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

通过上述策略,汽车制造商不仅成功掌握了智能驾驶控制器的核心技术,还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对Tier 1供应商的替代。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VR动态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控制器驾驶为什么智能成功车企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