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2月的科技界,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被划上了——Open AI发布的Sora,一款开创性的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模型,以其能够依据人类指令生成长达60秒视频的能力,迅速在AI领域掀起波澜。这一突破仅在ChatGPT发布后的16个月内实现,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发展:产研协同与开放生态模式》提案,敏锐捕捉到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演进及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他强调,中国应紧跟这一发展趋势,着重于AI的应用与安全,鼓励大模型向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关注具备“安全与AI”能力的企业在大模型通用安全问题上的解决方案。
自2017年起,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人工智能”,而今年特别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凸显了AI作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及对其对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周鸿祎对此表示高度认同,认为未来AI发展的重心不应局限于构建单一的大模型,而应将其作为赋能工具,驱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的全面升级,并渗透至家庭生活。
在2024年,大模型的应用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周鸿祎认为,AI技术不仅将重塑行业格局,而且会以“人工智能+”的形式,深入社会经济、企业运营、城市管理和乡村建设的各个层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配置。他坚信,大模型不会主导操作系统市场或形成垄断,而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基本元素,支撑着“人工智能+”的战略实施。
回顾2023年,中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导和支持,激发了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大模型领域的活力。这一年见证了国产通用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普遍达到GPT-3.5的水平。展望未来,周鸿祎指出,中国在AI领域的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包括发展大规模通用大模型、推动企业级大模型的垂直化和产业化、加速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其中,2024年被视为大模型场景应用的转折点,许多传统行业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面向个人和消费者的领域尤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