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聚焦人工智能(AI)发展议题的专题会议凸显了“AI赋能产业创新”的核心理念,着重探讨了强化国有企业在AI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其重要性。该会议象征着自2023年起,政策层面对国有企业在AI领域的持续期待,表明了对AI技术创新的日益重视,预示着未来可能迎来更多旨在支持AI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央企业预计将在AI领域加大投入,以此激发整个产业链的活力。会议特别强调了在算力和应用两个关键领域的创新要求,预示着将开启新的投资机遇。
在算力层面,会议指出,国有企业需增加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优先考虑采用国产芯片和设备。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基础建设,集中资源于关键且具有优势的领域,并加速智能算力中心的建设。当前,算力是制约AI发展的重要瓶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对于大型模型训练所需的算力中心构成挑战,这对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AI研发构成了障碍。通过引导国有企业投资算力基础设施,不仅能促进自身AI应用的提升,还将有望形成更多公共算力资源库,通过“算力券”形式降低社会各层次参与AI研发的门槛,吸引更多产业力量投入AI领域。同时,预计由国有企业主导的智算中心将更多采用国产算力,为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在应用与生态方面,国有企业计划为AI供应商提供更多元化应用场景,加速国内AI产品的市场化进程。会议呼吁开展AI+专项行动,强调需求导向,加速关键行业赋能,并构建多样化的高质量数据集,形成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AI赋能产业生态系统。会议上,十家中央企业共同签署倡议书,承诺向公众开放AI应用场景。作为AI应用的主要消费者,国有企业在政策指导下将为国内AI应用供应商提供广阔的企业级应用场景,推动国内AI商业化的进程。
科创板50指数,作为追踪国内科技领军企业表现的指标,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点。该指数涵盖了AI产业的多个环节,尤其关注电子和计算机等关键板块,反映了国内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当前,指数估值相对较低,动态市盈率位于23.2%的历史分位点,展现出良好的风险收益比。
综上所述,AI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资。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AI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