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人工智能的风险防范和治理面临五方面挑战
作者头像
  • 夏祥毅
  • 2024-03-26 10:15:07 3108

导览

根据2024年3月26日中新社的报道,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于2024年3月24至25日圆满举行。在这次盛会上,一场聚焦“人工智能进步与管理”的专题研讨会于3月24日下午特别举办。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题为“第二轮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在风险控制与治理层面面临的五大关键挑战。

首先,发展速度的不匹配问题凸显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演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套的管理框架及法规建设步伐显得较为迟缓。每一项新法规的出台,都需要经过严谨的论证与多方考量,反映出政策制定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适应性挑战。

其次,信息鸿沟成为治理障碍

在政府与企业的互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企业往往难以全面掌握政府关注的治理重点,而政府亦可能对技术风险的认知不足,双方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有时甚至会出现“共同的无知”,这对有效治理构成阻碍。

第三,成本分担的不平衡问题

人工智能应用与潜在风险的处理,呈现出明显的成本结构差异。相较于可能产生的危害,预防与管控风险的成本往往更为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与经济负担。

第四,全球治理体系的复杂性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工智能治理需要跨越国界,协调不同国家、国际组织与企业的力量。这一过程中,众多专业机构、国际实体与企业各自拥有特定利益与能力,其间的协作与冲突,构成了全球治理体系构建的复杂局面。

最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科技竞赛激烈的当下,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对全球治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技术压制与地缘政治的交织,为人工智能治理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薛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 强化安全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提升技术自主性与国际竞争力。
  • 倡导灵活治理模式,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 推动企业自律,鼓励行业内部建立道德准则与标准。
  • 增强全球治理力度,促进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合作。
  • 打破固有思维框架,尤其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对于塑造稳定、共赢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

这场研讨会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复杂性,也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启示,预示着在科技进步与全球治理之间寻求平衡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夏祥毅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五方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院院长治理防范面临挑战风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