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法国《回声报》于4月8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人类仿生机器人的全球科技竞赛:中美视角》的文章。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负责人苏珊娜指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展已经成为行业的显著趋势,尤其是在美国,多个企业已开始测试及应用此类机器人。
去年10月,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在位于西雅图的仓库,对外展示了其与敏捷机器人公司合作研发的原型机——人形机器人Digit。这款机器人当前的任务主要局限于从传送带上提取空塑料箱并有序放置于货架上。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一线。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在其合肥工厂内,部署了由优必选科技公司提供的人形机器人,用于执行车辆质量检测工作。网络上还流传一段视频,展示了机器人在装配线上贴装车标的情景,其间,数千台工业机器人与工人协同作业。
中国政府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与投资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这被视为推动这一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谢明教授分析,“中国是唯一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开发并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国家。”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壮大,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与政府慷慨资助的推动下,中国构建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近期的发展战略中均特别突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
美国正着手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融合,旨在探索在工业、个人服务及休闲领域的应用可能性,以打造“通用型人工智能”。高盛预测,至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380亿美元,届时将有约140万台机器人投入使用。
尽管前景诱人,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机器人需在机械结构与智能化水平上取得突破,以实现多用途功能。其次,机器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企业必须确保机器人能够稳定运行,以减少不确定性。成本控制同样是重要考量因素。
无论是通过风险投资驱动的模式(如美国),还是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的方式(如中国),如何实现机器人广泛普及、保证性能稳定以及降低成本,将是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