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工程是将原始输入数据转换为适用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新特征的过程,它通过数学变换实现这一目标。特征工程显著提升了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度和计算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征工程能够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更贴近目标变量的形式,从而使转换后的特征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尽管原始数据可能包含未处理的输入信息,但通过特征工程,我们可以利用转换后的特征来提升预测精度。
特征工程允许从业者在机器学习模型中引入更多的数据源。例如,对于新注册的用户,我们可以预测其未来的终身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捕捉每个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虽然地理位置数据可以直接作为分类特征(如IP地址和邮政编码)提供,但模型基于这些数据来确定位置信息仍然存在难度。通过引入第三方的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用户所在区域的平均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并将这些信息直接纳入训练集。这样一来,预测性特征变得更加直观,而不必依赖模型从原始位置数据中推断复杂的关联关系。此外,将地理位置信息转化为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的特征工程,有助于评估哪种特征对于预测更重要。
特征工程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利用非结构化的数据源。很多数据源本质上并不是结构化的特征向量。例如,文本、时间序列、图像、视频、日志数据和点击流等数据占据了大部分的数据来源。特征工程使从业者可以从这些原始数据流中提取出可用于机器学习的特征向量。
特征工程可以帮助机器学习的从业者创建更易于解释和应用的特征。虽然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模式,但对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实际应用可能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特征工程创建更具指示性的新特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数据分析和预测任务。
特征工程使得我们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特征组合,观察哪些特征最具预测力。这有助于机器学习的从业者在创建和测试特征时打破常规思维,并可能发现新的趋势和模式。尽管当特征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过拟合问题,但通过严格的特征选择算法,可以筛选出最有效的特征,从而简化模型管理。
在机器学习的实际应用中,特征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机器学习应用的基础。正如业界流传的一句话所说:“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算法的下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不断逼近这个极限。”在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中,特征工程处于“数据”和“模型”之间,它是一个运用领域专业知识来创建使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工作的特征的过程。好的数据远胜于大量的数据。美国计算机科学家Peter Norvig曾说过:“基于大量数据的简单模型优于少量数据的复杂模型。”以及“更多的数据胜过更聪明的算法,而好的数据又胜过更多的数据。”因此,特征工程的关键在于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模型所需的特征形式。适当的特征能够使模型的预测更加准确,从而增加机器学习应用的成功几率。
在监督式机器学习过程中,我们利用数据来教导自动系统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机器学习算法被设计为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历史训练数据之间的联系。它们从数据中学习,并将学习结果编码到模型中,以便对新数据的重要属性做出准确预测。因此,训练数据是机器学习中的核心问题。高质量的数据能够捕捉细微的差异和关联关系,从而构建出高精度的预测系统。反之,如果训练数据的质量较差,即使是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