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是指计算机通过对一部分数据进行学习,然后对另一部分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其核心是利用算法解析数据,从中学习,并对新数据做出决策或预测。这一过程类似于人类通过经验对新问题进行预测。例如,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中,我们通过扫描“福”字的照片识别福字,这就是机器学习的应用。我们为计算机提供“福”字的照片数据,经过算法模型训练,系统不断更新学习,然后输入一张新的福字照片,机器自动识别这张照片上是否有福字。
机器学习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涉及概率论、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使模型掌握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从而对新输入的数据做出准确的分类或预测。
机器学习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监督学习是指在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时,使用的样本数据有明确的目标值。通过已知结果和数据样本的联系,提取特征值和映射关系,不断学习和训练,对新数据进行预测。监督学习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例如,手机识别垃圾短信和电子邮件识别垃圾邮件,都是通过历史数据的标记,对新短信或新邮件进行分类预测。
再举一个回归的例子,假设我们需要预测公司的净利润,可以通过历史上公司的利润数据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如营业支出、资产负债状况、管理费用等),建立一个回归方程,预测未来公司的利润。
监督学习的主要挑战是获取具有目标值的样本数据成本较高,因为这些训练集需要人工标注。
无监督学习与监督学习的区别在于样本数据不需要有目标值。我们不分析这些数据对某些结果的影响,而是分析数据内部的规律。无监督学习常用于聚类分析,例如客户分群和因子降维。例如,通过客户的销售行为(消费次数、最近消费时间、消费金额)等指标,对客户数据进行聚类,识别不同类型的重要客户群体。
无监督学习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人工标记数据,数据获取成本较低。
半监督学习是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结合,可以在未标记数据的帮助下提升有标记数据的性能。半监督学习可以应用于分类、回归和聚类等多种场景。
强化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侧重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反馈。它主要用于需要不断推理的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热点研究方法。
深度学习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算法,属于机器学习的子类。它的灵感来源于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处理特征表示。深度学习本质上还是机器学习,但它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浅层学习算法主要用于处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而深度学习则处理复杂的场景,如图像、文本和语音识别。
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对产品经理非常重要。机器学习本质上是对数据的处理方式,通过解析数据中的规律来预测未来数据结果。产品经理需要了解机器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业务需求。此外,机器学习还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
分类和聚类是机器学习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分类是指已知数据分组的情况下,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组判断。聚类则是未知数据分组的情况下,通过算法选择和分析数据参数的特征值,将相似的数据聚在一起。例如,通过已知的猫狗照片训练模型,然后对未知照片进行分类,这就是分类的应用;如果未见过猫狗照片,只是对一批照片进行归类,再定义这些类别,这就是聚类的应用。
回归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在大数据分析中,回归分析是一种预测性建模技术,可以用于预测分析和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通过历史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未来的工资支出或疾病风险。
降维是指去除冗余特征,降低特征参数的维度,用更少的维度表示特征。降维有助于简化高维度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减少冗余数据造成的识别误差。例如,将图像转换为高维度数据集合时,通过降维处理可以降低处理复杂度。
机器学习流程主要包括业务场景分析、数据处理、特征工程、算法模型训练和应用服务。以下是这些步骤的详细介绍:
业务场景分析:将业务需求转换成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并分析数据和选择算法。包括业务抽象、数据准备和算法选择。
数据处理:选择和清洗数据,降低对算法的干扰。包括去噪和归一化处理。
特征工程: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转换成算法模型可以使用的数据。包括特征抽象、特征评估与选择和特征衍生。
算法模型训练:根据选择好的算法,训练模型并进行质量评估。
应用服务: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供调用和配置。
了解机器学习的流程对产品经理非常重要。机器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产品经理掌握业务场景的抽象、数据质量的控制、特征抽象的理解以及数据处理的细节。机器学习的基础是数据和数据特征的转换,因此产品经理需要具备更多的数据处理、统计学和计量学知识。机器学习的需求不仅可以通过原型和文档解决,还需要产品经理与工程师深度合作,参与到整个机器学习的过程中。